2、《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一、说教材《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起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莲,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全文有两个自然段,分别借两个孩子之口述。第一自然段是身处新疆的“我”从妈妈口中了解了北京,渴望去看看北京。第二自然段是身处北京的“我”从爸爸的口中了解了新疆,产生了去看看新疆的愿望。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分别对应文中的两个自然段。我国幅员辽阔,作者选取了“北京”和“新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和热爱之情。二、析学情低年级学生对首都北京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巧妙利用,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由浅入深,不断提高。鉴于大部分学生没有亲自去过北京,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北京的风光,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三、说理念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直观入手,以活动教学为主1、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2、从“多讲”走向“多读”。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3、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四、说目标依据《新课程标椎》要求,结合新教材重点和学生特点,《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立为:1、知识目标巩固12个生字,会写“会、走”等6个字。2、技能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培养。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产生对首都北京、天山的热爱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教学重、难点识字和朗读教学是重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感情是难点。五、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看完录像,我借情续情,请学生把刚才看到的升旗场面读出来,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我又抓住时机请学生一起体验:如果你现在站在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现场,你会怎么做?接着,借势请学生再欣赏北京的其他著名的美景,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现在,你最想对北京说些什么呢?通过相互的交流,学生的情感再次与课文中情感产生共鸣。最后,我和学生一起诵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此时无声胜有声,爱国之情已经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了。3、情感的升华: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目标、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安排了一个环节:看谁能把山里孩子的心愿读出来。一次又一次的诵读,在学生的情感和课文情感多次发生共鸣之后,学生已经完全置身于情感世界,充满了对北京的向往。六、说教后反思1、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特点,掌握学生学习规律,在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真正从学生出发,使学生快乐求知的有效手段之一。2、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板,是课文精华的体现,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在设计板书时,力求新鲜、有趣、贴近学生,希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