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读法让课外阅读情智共生南宁市北湖路小学纪奕玮【摘要】在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中,让学生真正学会课外阅读的方法,超越对故事情节的单一追求,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使其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过程中达到情智共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孜孜追求。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指导学生探索和运用了批注法、摘抄法、展示法、交流法、工具法等阅读方法,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关键词】课外阅读导读批注在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课外阅读的方法,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近年来,我校开展了课外阅读导读课的专项研究,学校对语文组先后进行了3次有关导读课的专题培训,18名语文教师积极探索,上导读研讨课,撰写教学反思,经过个人摸索,集体研究,行动修正,教师们最后形成了导读课的共识,中高年级的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灵活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大大的提高了课外阅读效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校园内呈现出空前的课外阅读高潮。我们探讨的方法是:一、批注法对阅读文本做批注,是阅读导读中一个非常重要,并且有效的方法。“批注”是给文章加上批语和注释,也就是在阅读文本的空白处,写下阅读心得、评语,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也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批注多采用短词断句,这种方法较为容易让初步接触阅读学习的小学生接受和学习。我校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探究课外阅读批注法,主要在4—5年级开展阅读批注的指导。经过教师们的亲身实践,集体探究,寻找成功案例,总结出四点批注的主要方法:(一)情感式批注。对于阅读,我们主要让学生体会书中的情感以及书中所讲的道理,要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以及体验,只要教师引导到位,加上学生细心品读,一定会有情感的体验,而往往在文章中会有一些关键的句子和词语,最容易包含着文章的情感,揭示文章的主旨,让学生学会找到这些关键的句子、词语,在这些地方写上批注1及时的记录下阅读的情感体验。傅日玲老师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就采用了情感式批注的方法,让学生在感动处写下感受,并进行朗读、交流,学生自主寻找,写下情感体验。(二)疑问式批注。一篇文章的阅读,会有疑问的地方,教会学生在阅读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或者提出质疑。例如我校郭艳琳老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文章时,就引导对学生对文章的题目进行提问,在题目的旁边做好疑问式批注。这样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怀疑和探究的精神。(三)联想式批注。阅读时,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应从文章的内容懂得联想,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这样阅读才会有大的收获。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们采用联想式批注的方法,让学生在联想处写上自己的想法。(四)补充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的阅读导读方法,主要教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文本中学会给一些专有名词、有用的课外知识作补充,也可以是对文本中可以扩展写的东西补充。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中阅读文本《百泉村》中,有这样一句,“山高谷峡,阳光和月光……”这里,谢韫老师在阅读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去做好补充式批注,在空白处扩展写出是什么样的阳光和月光。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我校教师根据探究出来的批注法,在五年级实验班进行教学实践。这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我校教师集体备课,由粱纹嘉老师上了一节课外阅读导读课,导读的文章《虚荣心》选自《爱的教育》,这篇课外阅读简短,故事性强,适合用来做批注式阅读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批注的方法学习了《虚荣心》这篇文章,用笔及时的在空白处写下自身的情感体验,抒发情感,学生的思维在一次次不同的批注中,得以碰撞。在课后,五年级实验班学生运用批注的阅读方法,读完了整本《爱的教育》,书里面满满地全是学生们的读书感受,学生们相互交换书本,相互看着同伴的读书笔记,在交流中再一次提升对《爱的教育》这本书的理解。经过批注法的推行,学生阅读能力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