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文短情长。前半部分对童年往事的叙述生动形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摹栩栩如生。后半部分写成长过程中对父母两种不同评价的感悟,抒情议论深刻隽永,内涵丰富。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世界,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教学中,牢牢抓住叙事性作品的特点,着眼于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利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教与学的策略予以突破。二、教学目标(一)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誊写、出版、慈祥、歧途、谨慎”等词语。(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三)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三、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查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有关资料。教师研读并拓展文本,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书写用信笺。四、教学过程(一)依题入文,把握内容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写的一个小故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谁愿意在黑板上写课题?师生评价书写情况。2.读一读这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反义词、引号、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3.通过题目,你能不能猜一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初读体验,理清顺序1.课文是怎么给我们讲述这个有趣的故事的呢?请同桌之间合作,分段朗读课文,如果读得正确、流利,就在题目前面画一个笑脸。如果读得还不太熟练,就在题目的后面画一个哭脸。(板书笑脸和哭脸)2.抽查指导朗读。(1)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语气语调和多音字指导)(2)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生字指导)(3)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标点指导)3.理清文章层次。(1)同学们再来看我们刚才读的句子,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段的起始句;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板书:七八岁、几年后、现在)(2)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为我们清晰地展现了文章的表达顺序,用“||”把文章分成三部分。(三)精品细读,感悟表达1.品读巴迪情感变化。(1)在这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巴迪对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认识一样吗?快速默读1──14自然段,用方框标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词语。(2)学生交流并在黑板上板书部分词语。(得意扬扬、迫不及待、立刻、自豪感、满怀信心、终于、紧张极了、湿润、沉重、失声痛哭等)(3)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读懂此时此刻巴迪的心情,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巴迪对两种不同声音的认识。(矛盾、不解、疑惑、困惑、不知所措)2.感悟作者表达方法。(1)父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声音,让幼小的巴迪迷惑不解。快速浏览1──14自然段,看看巴迪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请你用直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他们的话,你会怎么选择?(2)课件出示并指导朗读爸爸妈妈的话。(3)除了精彩的对话,对爸爸妈妈的动作描写也很传神,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3.关注文章细节描写。(1)巴迪面对母亲雨点般的赞扬声和热烈的拥抱,他多么渴望也能得到父亲的赞扬,我们来看这样的细节描写──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你读懂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2)比较阅读:七点。七点一刻。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