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和性质学情分析在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八年级时学习了一次函数,会用描点法绘制函数图象,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能够借助函数图象描述出函数的简单性质,能够理解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二次函数》一章前几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会求出二次函数y=ax2和y=ax2+k的解析式,掌握了形如y=ax2和y=ax2+k(a≠0)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从解析式上对函数的最值、对称性、增减性等特征进行说明.在研究能力方面,学生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学习一次函数时,学生经历过自己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在学了正比例函数y=kx后,研究一次函数y=kx+b时,学生就提出想要研究“b对函数图象的影响”这样的问题,为解决问题,部分学生针对性地设计出函数组(如y=2x+1,y=2x+2,y=2x-1;或y=x+1,y=2x+1,y=-x+1等),还有一些学生从解析式中猜想出了直线的上下平移关系,最终从不同解法中总结出“b的几何意义”.学生程度较好,基础扎实,思维灵活,具备一定的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乐于探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因此,学生们不仅能够适应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调整,还能够从中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获得更高的能力提升空间.总之,在常规教学中坚持两个过程:一个是以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为载体的学生认知过程,另一个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探究活动过程。课堂上真实动态生成的情境过程,才是教与学孜孜以求的最鲜活的、最具生命力的、最富创造力的东西.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