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既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心愿,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要上好一堂课首先应了解什么叫“好”,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在我的理解中所谓一堂“好”的课应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教师的角度,另一个学生的角度。从教师的角度理解“上好一堂课”,即完成当课时教学要求;讲解清楚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自己在讲解过程中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教学内容丰富;没有离题、跑题,教学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自己与学生的互动顺利,学生反应符合教师的预期;自己通过教学进一步理清思路,甚至对所任课程有新的认识等。从学生的角度理解一堂“好”的课,即教师能够帮助自己理清逻辑思路;对课堂中所学知识完全理解、前后连贯;各个章节内容重点和难点了解清楚,并基本掌握;教师的互动性强,自己跟得上教师的思路;教师讲解由浅入深,以情动人,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枯燥,注意力在多数时候集中于学习中;对教师所任课程了解、兴趣到关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所学知识与现实紧密结合,学可用,用能悟,悟以进等。以上是从整体上对“上好一堂课”的准备工作,具体到实际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的:1、备课时,对知识点需标注清楚;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对于教材的内容并不需要全部讲授,学生重复学习易产生厌倦情绪;对如何讲述要点应做到心中有数;对各个知识点之间如何承接贯连做好准备。上课前,我会对以上方面进行回顾和检查,准备充分后再进行授课。2、上课时需采取一定的方式先吸引学生对于自己的注意,以便学生了解到已开始上课,注意力应放在课堂上,不做其它事情。一般会采用上课铃响后向学生问好,或用眼睛扫视一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上课时自己的音量应响亮,最好能让学生感觉到整个教室只有教师的声音。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学生的注意力不被一些杂音干扰。3、在讲解新内容前需将上一次课程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以帮助学生记忆起已学知识,并对新内容的学习有所准备。在讲解过程中,涉及到先修课程内容的知识点时,一般会向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先修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把握如何进行新内容的讲解。4、在讲解概念时,一般会事先让学生看教材,之后进行提问,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表述对概念的理解。这样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不会过于死板,提高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学生学习概念也不会是被动地接受或仅仅死记。5、在提问的过程中,我会要求自己与学生站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以免给学生过多的压力。聆听学生的回答时,要求自己走近学生,以听清学生说话。学生在回答时,我会目视学生,并面带微笑,以表示对学生的关注和鼓励。学生回答错误时,不要用批评的语气指责学生,而应先认同学生回答正确之处,再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期望。学生回答不出来时,会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听取其它同学的意见,并再次提问此位学生,以确认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已清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尽量以商量或肯定的语气,避免命令式的语气。6、在讲解知识的运用,或以案例带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以学生生活贴近的事作为引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讲解组织管理时,以班级的组织管理为例;讲解计划时,以学生学习英语或学习生涯规划的制定、执行为例;讲解服务时,以学生在食堂、小吃店或购物点中被服务的经验为例等等。讲解时以学生较了解和熟悉的地点或事情作为例子,目的是不脱离现实,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很贴近的。7、在讲解专业前沿或一些较枯燥的内容时,以学生能理解的语言进行说明,从事例或问题着手,先引起学生的思考,进一步步地引入讲解内容,可正向讲解也可反向进行。8、在授课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自信。自信的表情、手势和语气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这种自信会带动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并专注于教师的讲授。当然这种自信源于教师的准备充分,对知识的全面把握。使用课件进行授课时,应知道下一页会出现什么内容,以避免出现思维卡壳的现象。9、在讲解中,对于重点、难点的分析应先事先将自己的思维角度和思想告知学生。讲解后,应向学生了解其是否理解或掌握,可以让学生复述一遍或以案例、问题等检验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