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店中心中学:梅汉平《风雨》导学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想象,感知狂风暴雨的场景。(2)把握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感情,品味侧面描写的妙处。(3)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2、过程与方法: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语言,感受语言魅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教学内容和过程:导语:由观看画面引入,评述:介绍作者贾平凹一、听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偌大()刹那()栅栏()蜷曲()倏忽()屋檐()攀附()根茎()弧形()撩起()二、美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2.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段落景物段落景物第1段第5段第2段第6段第3段第7段第4段第8段三、品读赏析,理解写作手法3、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4.“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一头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你认为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6.“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7.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动词的使用及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除上面所涉及到的句子外,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其它句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四、悟读探究,提炼主旨8.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9.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文章结尾的场景和情调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五、拓展迁移练习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老舍《骆驼祥子》思考问题:1、本段文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段文字与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2、请模仿这种写法,写一段“冷”的文字,不要出现“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