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案例夹竹园中学:凡华一、直接导入新课师: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抗日战士的光未然路过黄河,目睹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思绪万千,写下一组长诗,当他为同志们朗诵时大家都受到了强烈的鼓舞,作曲家冼星海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部交响乐为长诗谱曲,成为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其中有七个乐章,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个节选《黄河颂》二、初读感知,读懂诗意。师:语文学习其实就四个字——打开书,读!首先,咱们学诗的第一层次就是读懂意思,听清老师的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得字正腔圆。不会读的、不懂的词句可以标出来在小组里互相帮助一下。生:(自由朗读)师:这些字的音你能读准吗?(找学困生检查读音)师:读诗还要读出味道、读出感觉。举个例子,题目“黄河颂”,可以这样读——黄河颂(不带感情、语速很快)还可以这样读——黄河颂,每二种读法,我拉长了“黄河”这个词,给人以悠远绵长的感觉,“颂”一字要把真心颂扬的感觉送进去。孩子们,请你们全体起立,大声地、旁若无人地朗诵。生:(全体起立,大声朗诵)师:有点感觉没有?感觉到了什么?生:我感觉到了黄河的气势磅礴。生:我感觉到了作者对黄河的颂扬之情。师:请你听听老师的朗诵,有没有什么新的感触。(教师在《黄河协奏曲》的伴奏下朗诵,课件展示黄河图片)生:我觉得老师读出了黄河一泻千里、浩浩荡荡的气势。生:……三、细致品读,读出诗情。师:大家都读懂了,但是你们所读出来的还仅仅是个人的感情,下面我们通过细致的品读来读出诗人的情。大家看看,诗人身在何处啊?(高山之巅)他看到的黄河是什么样儿的?生:(齐读)师:这一节诗写得非常妙,妙在何处?请大家结合自学提示自学。生:(自学然后小组交流)师:请大家把你们的自学成果展示一下。生:“滚滚”一词,既使读者想像到黄河水奔腾而来、波涛汹涌翻滚的形态,又使人联想到那震天撼地的声音,声如惊雷、势如奔马,将黄河的形象立体地展现出来。生:我注意到这两节运用了两个“奔”字,写出了黄河水的流速很快。师:“奔”字在金文中是这样写的(写),上面是一个小人,下面是三个脚印,愿意是说人跑得很快。这个“奔”用在这里,是奔腾不息的奔,是狂奔的奔,是奔流的奔。一个字就把黄河的气势写得淋漓尽致。这让我们想到李白的一句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国的大动脉,它震动着、跳跃着,日行千里,注入浩浩大海。生:“掀”是一个动词,换成“涌”就不好,这是近距离特写,在如此浩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个人怎能不觉得渺小呢?生:“结成九曲连环”这是黄河的全貌,将距离拉远。师:写黄河的全貌,我们读的时候可以稍微放慢速度。生:“劈”字,将黄河写成一把利剑,赋予它生命的动感,那是奋勇凶猛,带着风,带着雨,带着雷电,巍巍然从天而降。师:让我们把感受到的气势送进我们的朗诵中,再读第一节。我们用朗诵进行了解读,再来用文字解读一下。(师生合作完成“我们的解读”)啊!黄河!你……你……你……你奔涌出了不可抵挡的力量!师:诗人赞颂黄河,仅仅是因为黄河的气势震撼了他吗?让他为之颂扬的还有什么?请大家细读后面的部分,找找其它的原因。生:(默读后几节)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师:为什么呢?谁来读读相当的诗句?生:(朗读)师:你读得舒缓、绵长。为什么这样读呢?生:“摇篮”体现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作用,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师:是啊,大家常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带着母亲河给大家带来的温暖的感觉朗诵一下。生:(齐诵)师:大家一起来完成“我们的解读”。啊!黄河!你的身边,有过祖先的脚印:他们最早走出森林,最早开始耕耘;你的身边,有过灿烂的文明:有过……,有过……你的身边,有过……:从远古的黄帝、大禹,到现代的战斗英雄你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变迁!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屏障。师:是啊,黄河在作者心目中是巨人,他有坚强的体魄,有铁的臂膀,如果说前面的黄河是母亲河,那么这几节诗中黄河更是父亲河!这里的臂膀指的是什么呢?生:黄河的支流。师:同样是写黄河,我们看看刘白羽是怎么写的。(出示链接材料《黄河之水天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