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形式合作探究教师郑平单位四川省蓬安县龙蚕小学课题名称祖父的园子学情分析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按理说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但由于学生阅读能力较差,课堂回答问题不积极主动,因而教师往往还是采取讲授为主。2..五年级学生虽说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技能,但是大多数学生不会去大胆质疑,习惯于听老师讲,自己机械做笔记。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作者童年时的生活体验,就很难体会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因而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3.大自然处处皆学问,大多数学生不能认真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这需要老师很好地引导启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新词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能力目标:1.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2.体会作者的心情,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3.感悟祖父对作者的温暖和关怀以及体会作者对祖父的怀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培养学生高尚的生活情趣。教学环节的组织内容落点1初读课文步骤1、2、3……学习方式一、谈话激趣引入自学预习感知大意1.学生说说童年的趣事。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20世纪初期一位文坛名人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3.板书课题,4.学生交流:你所知道的萧红。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说说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2.学生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教师正音:倭瓜(wō),蚌壳(bàng)水瓢(piáo)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的?4.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段,反复朗读,说说理由。内容落点2品读探究感受童年步骤1、2、3……学习方式三、品读探究,感受童年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合作探究⑴、朗读第1自然段,想象园子的情景。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怎样的印象?(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有感情的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⑵、默读课文第4-15自然段,想象“我”的心情。小组讨论:“我”在园子里是干活还是在玩耍?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师点拨:干活就是玩儿,玩儿就是干活,都充满了快乐。小组交流感悟合作探究抽生朗读相关句子,读出我的快乐。学生讨论思考:从我和祖父的言行中,可以看出祖父是怎的一个人,我和他的感情怎样?教师点拨:祖父勤劳善良,他非常关心我,不失时机教育我。⑶、品读第17自然段思考:本段写了哪些动植物,用什么作用?为什么说“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从这段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点拨:体现了作者的自由和快乐。3.再读课文,思考: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怎样?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我”在园子里是快乐的,是自由自在的。)⑵、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反复体味,并有感情的朗读几遍。内容落点3总结升华体会感情步骤1、2、3……学习方式四、总结升华,体会感情1.体会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明确: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通过对园子里的嬉戏玩儿的趣事和无拘无束的动植物的描写,表现了自由快乐的心情。2.感受生活,升华主题明确:“我”在园子里天真可爱的举止活动,说明园子不仅是“我”童年的乐园,更是学习的大课堂。因此我们应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联系生活真情感悟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终点总结升华,真情体验——————品读探究,感受童年——————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起点作业或预习预习要求:1.利用工具书,弄清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2.查阅萧红的相关资料,课堂交流。3.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自我评价教学设计还是未能达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去阅读的目的,因而平时应加强阅读教学,增强学生体会和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并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