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搭配》教后反思河西小学姜微《搭配》是数学广角中的一节课,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经历从众多搭配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具有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我以小西小朋友遇到的问题为主线,设计了吃早餐的搭配,穿衣服的搭配和选择路线的搭配三个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有序搭配的方法和策略渗透给学生。我觉得在本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比较妥当:一、以与学生互动握手为问题,帮助学生把已有经验和新知识巧妙融合起来,让学生初步感受有序做事可以不遗漏。在本节课的一开始,为了跟学生拉近距离,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有有序思考的意识,我设计了与全班同学怎么握手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问题,激发学生已有经验。二、以帮助小西小朋友为主线,串联整个探究过程,数学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始终以帮助小西解决问题贯穿所有的搭配问题,这些搭配问题都是生活中经常遇见的,让学生把书本和直接经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根据时间先后问题,首先,我出示了第一个搭配问题:早餐搭配。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所有搭配表示出来,完成之后进行小组交流,在最后的汇报交流阶段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适时指导,让学生知道在搭配中要进行有序思考和怎样做到有序思考。“穿衣的搭配问题”和“路线搭配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以练习的方式完成,让学生能够当堂掌握有序思考的方法,知道在生活中处处都会有搭配。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此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1、在整个教学中,练习相对单一,趣味性不足,学生比较容易形成惯性思维,不易于学生形成逻辑思维。2、这一搭配问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否应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让学生掌握这一算式规律。一堂好课离不开反复琢磨修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上好每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