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做第三类教师(十周政治学习)目前的教师做教育大致有以下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才好、才自在。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牢骚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了,尽可能地去做了,“尽”了“可能”,就不管了。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他们明确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教育,于是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着教育展开,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活动,就是有教育的意义了。如果你愿意奋斗,愿意做第三类教师,那么从此刻起你不妨这样积极地做教育: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有位青年教师教两个班级,教下来发现,一个班学得快乐却扎实,一个班学得热闹却浮躁,原因在哪里呢?原来前一个班,班风比较沉稳,内敛,这位青年教师的教风比较活泼,于是学生激活了,学得开心有效。另一个班的班风比较活跃,再加老师又很开朗,整个课上热闹成一团,学生忘了自己是学生,必要的尊重老师,尊重课堂,尊重纪律,全丢了,热闹成浮躁,学习怎么可能扎实?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比如备课,照着别人的抄一抄;比如上课,从来是一个模子,一个路子,没过上三招,学生都知道下一个环节是什么;比如教育学生,从来是采取最直接的、不经大脑思考的法子,至于这样做有没有成效,有怎样的成效,又会有怎样的负面效应,是从来不去思考的;比如这段时间教学下来,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是否需要回顾总结一下,是没有的。要命的是,他们以为这样做教育很安全,得心应手,却不知正是这样的安全感,扼杀着他们的聪明才智,扼杀着他们的教育创新,一生过着教书匠的平庸与昏聩的日子。如此做教师,怎么会有“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时常听到“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的时代呼唤。而在这个时代之声的呼唤的背后,我相信,一定蕴藏着一场风雨,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为这呼唤后面的暴风雨做好积极的准备。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要让学生有个性,教师必须有个性。我认为,教师的个性首先体现在他的教育教学上,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不是一般的交往,而是存在着教育教学的意义,这种意义可以是显性的(比如课堂交往),也可以是隐性的(比如日常交往)。在我们看来,教师存在的特征,首先是教育性,这种教育性无处不在,只不过是有效与无效之分,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之分,但它确实存在,不管你是否承认它,注意它。一个教师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与特色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每一个教育教学的活动,都尽可能地策划出自己的个性的影子,让学生感觉新鲜,感觉这个老师身上有许多的意想不到的,许多的出乎意料而又合22乎情理。这种教育个性是充满活力的,是张扬着一种智慧的,一个老师,就应该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首要的意义当然是拒绝做这些事。如果觉得真的没必要做,那就勇敢地拒绝,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用的、无效的工作中去。但是,另外我也相信,绝大多数的行政资料检查,如果真照此去做,也一定有点成效,最大的矛盾在于,上级强调的资料检查,到实践者手里,全简化成资料,把教育过程给简化掉了,也把学生活生生的“人”给简化掉了。从我的经验来看,“不做应付检查的事”的底线是,不要让学生成为一起做假资料的人,成为做假资料的帮凶。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亲笔为该校题写了“不做假账”几个字。可见总理对造假问题的高度重视。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年轻的你要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呵护她、保护她,把一些原以为是检查的、应付的事,做出教育的味道来,这样做一不伤害学生,二使行政领导满意。起初这样做或许比较累,但正是这累,使你与众不同,使你积累越来越多的教育经验和智慧。教师发言摘要:刘桥军: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其实我们学月检查的工作,是让我们积累材料,我们做活动就是踏踏实实的做,不仅有助于资料的收集,最大的目的对学生有益。黄举洪:1、各位老师在位置上很多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