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1.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1.2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1.4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情感。2.1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人际关系是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本单元将学会与家长、老师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关系作为本学期思想品德课内容的起始部分。家庭交往是人际交往的开始,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重要的支持,教师是青春期的孩子的“逆反”对象。本单元设计了两课内容:走近父母和理解老师。第一课《走近父母》,教材首先让学生回忆父母在自己成长历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材明确指出尊重和孝敬父母是我国重要的道德规范,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孝敬父母,为后面内容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交往仅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学生还需要正确面对“代沟”。了解什么是代沟、为什么会有代沟产生以及怎样正确处理代沟是第二部分要解决的问题。在前面这两部分内容的认识和情感铺垫的基础上,学会理解和沟通。第三部分内容主要解决如何与父母进行沟通,是操作性极强的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认识,而且掌握了一些理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实现走近父母的教学目标。第二课《理解老师》,主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师职业,引导学生理解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懂得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中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解决问题,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尽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义务;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并掌握与父母和谐沟通的方法。(2)理解教师职业与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情感,并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及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2)不断提高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正确面对代沟所引起的矛盾和冲突、主动积极地进行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等良好的交往意识和情感。3.学生情况分析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独立意识飞速发展。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又希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建立各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成为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青春期又是一个不成熟充满矛盾的时期。学生要面临太多的矛盾和冲突,其中包括要求独立与自身尚不成熟的矛盾,依赖性和要求独立的愿望的矛盾,对权威的反叛心理与自身的幼稚之间的矛盾,渴望理解与自我封闭的矛盾,等等。这些都可能使青少年产生很多心理冲突。在这个时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代沟、正确对待逆反心理是及时而且必要的。从现实情况看,我国青少年存在如下矛盾和问题。(1)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希望平等、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而父母往往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2)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3)当代儿童的年龄特点与父母固有观念所造成的冲突。(4)相当数量的中学生不了解自己的父母并缺乏反哺意识。据调查,有65%的中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而我国中学生最尊敬的10位人中,竟然没有自己的爸爸、妈妈!(5)责任意识淡薄,承担责任的能力弱。4.教学建议(1)本单元所涉及的交往问题也是学生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仅仅从青少年方面去分析、判断孰是孰非,避免引起矛盾,导致不良的教学效果,应将着眼点放在解决矛盾、处理问题上。(2)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应是本单元授课的重点和落脚点。应该多注意这方面的操作练习。(3)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相互尊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