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一节数学评优课给我的思考VIP免费

一节数学评优课给我的思考_第1页
1/2
一节数学评优课给我的思考_第2页
2/2
一节数学评优课给我的思考学校一年一度的公开课又开始了,为了能让我的课再上一个台阶,我一开学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精心挑选好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制作了漂亮的课件,连过渡语也进行周密地考虑,对于整个教学结构我是非常的熟练,于是信心十足地走进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一开始,为了体现“面向全体,关注待优生”的理念,我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长方体或正方体吗?”特意请学习水平中下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得很好,他说:“知道,我们的教学楼,牙膏盒,文具盒等都是长方体。”我又问“谁还能在说说?并指名一位学习一般的学生回答。我微笑在看着全班的同学说:“谁能告诉老师,刚才同学们说的物体大小,高矮都不一样,你们为什么都说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它们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其中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它们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因为这些物体都符合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征,所以它们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另一学生说:“老师,我知道长方体的特征,它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12条棱,8个顶点”。……在第一个学生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积极主动”地发言。我没有了笑容,有点不知所措地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一位学生说:“老师,我是自己看书自学的。”另一位学生说:“老师,我妈妈是老师,是她教我的……”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我的预设,不知道接下来的课怎么上。本想通过问题引入新课,却被学生全说乱了,心里难受极了。怎么办?下面还有十几位听课的老师,上,怎么上?不上,还有那么多学生怎么办?我的脑子顿时一片空白,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几十双眼睛都在盯着我。想想整堂课,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先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进而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设计思路,应该说是符合学生学习的一般心理规律的。但是想不到的是,学生该说的不该说的却全说了。使这节课如何再上下去,我不知道了。此时,我脑子里突然想起吴正宪老师在上《三角形面积》时,也出现这种情况,对,就按她的方法上这节课,反正也没其它方法了。于是我就问:“是的,刚才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说的很对,可是你们有当中有谁亲自验证这个特征了?”这时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说话的,都直摇头。我一看这种情形,心想好办了。于是我接着说:“下面我们就动手去验证一下这个特征,行吗?”全班同学齐声说同意。于是我就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我让他们把长文体的每个面都剪下来,比一比,看能不能重合?说明了什么?并让学生自己总结长方体面的特征。接着让学生拿出12根小棒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学生自然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和多少个顶点。这些小棒就是长方体的棱,那么12条棱有什么特征呢?于是再让学生把12根小棒放在一起比较,学生结合长方体很容易看出12条棱分成3组,每一组4条,分别是长一组,宽一组,高一组,而且每一组4条棱互相平行且相等。最后我就问:“同学们,你们真正理解长方体的特征了吗?”这样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驱动了学生内心猛烈的求知1欲,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真正掌握了要学的知识。课堂气氛这才有所缓和,我提着的心也渐渐放下了,课继续上了下去。并且上的还很好。下课后,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刚才的情景,为什么我精心设计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呢?经过和同事的讨论分析后,一致认为主要原因是:我事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不知道其实这一课的内容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过,甚至也运用过,所以我是没有找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才导致达不到教学的预期效果。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而我在备课时,虽深入了解了教材知识编写的前后联系,并从中寻找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但主要关注的是教师怎样教可以教得精彩,却不怎么考虑学生怎么学;即使在备学生时,很大程度上也只是我的一种主观臆测,而我所面对的学生却是千变万化的,他们的真实水平我根本没有去估计,忽略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一节数学评优课给我的思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