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学设计一、教材简说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二、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4.积累语言。三、教学重点: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四、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含意。五、课前准备①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②多媒体课件。六、课前预习1、查阅有关圣诞节的资料。2、借助字典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2.初步理解课文。课前准备:①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①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②师:你了解圣诞节吗?说说你的理解。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④课题质疑。师:“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②检查读书情况。a.课件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兴高采烈立即卡片盼望拥抱仁爱同情体贴提醒如愿以偿b.指名读课文。(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③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指导写字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②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师: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③学生写字写词。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四、作业1、抄写生字,每字写两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2、积累语言。3、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①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二、学生自主读课文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三、交流感悟1、组织学生交流自主阅读的感受。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2、教师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3、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4、交流不理解的问题。(1)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为什么妈妈很生气?”“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