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优秀文学作品促进幼儿道德养成丹阳市河阳中心幼儿园姜丽道德养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工程,最基础阶段是幼儿期,重视道德养成必须从幼儿期开始。通过调查,有半数以上教师认为利用幼儿文学作品开展道德养成教育的方式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教育效果好。笔者在多年的带班过程中也发现:幼儿崇拜的偶像大都来自各种文学作品,他们常常不厌其烦地模仿偶像的动作、表情、语言以及待人处世的方法。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摸索了一些利用优秀文学作品促进幼儿道德养成有效的方法。一、利用文学作品促进幼儿道德意识养成(一)按年龄段科学选材各年龄阶段的幼儿经验体会、认知水平、内化能力都有显著差异,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教育思想易被接受的文学作品。小班可选择短小、简洁、主题鲜明、贴近幼儿童话做教材。如:歌颂团结友爱的童话《三只蝴蝶》;倡导爱清洁、讲卫生的童话《小猪变干净了》;中班应选择中等篇幅、描述具体生动、富有童趣、教育意义浅显的作品。如:教育幼儿关心、体贴妈妈的童话《礼物》、诗歌《小乌鸦爱妈妈》等;大班可选择篇幅稍长、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如:教育幼儿不怕风雨、勇敢迎接挑战的散文《芽》;做事坚持到底、遵守规则的童话《戴项链的比赛》。幼儿喜欢新鲜、富于变幻的事物,所以选择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多样性,可以是绘本书、磁带故事、影片等。(二)反复欣赏,深入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幼儿年龄小,对文学作品的领悟能力弱,只有在恰当的引导下,反复欣赏文学作品才能能领悟到其内涵,深入体验其主题思想。1.导入形式巧妙。在分析文学作品主题思想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导入形式,使其自然进入作品的意境,跟随教师的指引积极、主动地体验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如欣赏散文《白云姑娘》,教师制作一个可操作的、形象的“小姑娘”,引导幼儿思考“白云姑娘看到地上的人都在忙着干活,她很想帮助人们,她摇身一变,变成了什么?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幼儿会被生动的形象和设置的悬念所吸引,同时也感受到到白云姑娘的美好、善良。2.欣赏时机恰当。初次欣赏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开展,让幼儿全神贯注地欣赏,对文学作品有全面、清晰的了解,激发浓厚的欣赏兴趣。反复欣赏则可有机穿插于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之中,如,入园时到图书角自己阅读吃点心时边吃、边听;每天午睡前静听几遍;离园前等待家长时,阅读绘本书或者听磁带、看影片。(三)分析作品,提高认识。幼儿文学作品充满爱心和童趣,从不同视角歌颂了人间的真、善、美。教师在幼儿熟悉作品的基础上,要最大限度发挥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分析活动依赖教师巧妙设计提问,指引幼儿去思索、感悟。1.提问有层次性。初次欣赏之后的提问要简单、直白,重在理清作品的脉络。故事类的可以问一问人物、时间、地点等基本要素;再次欣赏后的提问要增加难度,让幼儿跳一跳摘到果子。例如,初次欣赏《花婆婆》提问:花婆婆种了哪些花,她为什么要种花?多次欣赏后的提问要结合主题,有一定的深度。提问:你愿意做花婆婆这样的人吗?你怎么做才能像她一样2.提问有针对性。提问的目的是让幼儿明白文学作品中歌颂的美好品德,提高道德认识水平。这就要求提问必须“一针见血”,要让问题给幼儿指明思考的方向,通过思考感悟、提高。如:分析散文《画家乡》,可以问:“涛涛、山山、平平为什么要画自己的家乡?而且把自己也画在画上?”分析《小花籽找快乐》可以问:“小花籽找到的快乐是什么?你怎样让自己快乐?”长期坚持采用这种有针对性的提问,能帮助幼儿运用认知结构,将文学作品歌颂的美好品德吸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目标,提高道德认知。(四)引起共鸣,以情动人。在幼儿熟悉文学作品的内容,感受到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之后,还要帮助幼儿寻找与主题吻合的情感共鸣点,用感情激励幼儿向善、向美。如故事《戴项链的比赛》歌颂了意志坚强、战胜诱惑、坚持到底的小山羊,老师结合幼儿切身的事例激励幼儿:“琦琦小朋友冬天不怕冷,坚持准时上幼儿园,坚持跑步锻炼,真像勇敢的小山羊。彤彤小朋友画画坚持把底色涂完,也像勇敢的小山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