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是不是真正动起来。《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其展开思维的翅膀,自主探索实践,迸发创新的火花,在课堂学习中充满灵性和活力。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活“起来《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活起来。二、调动参与,让学生“动”起来《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快乐的学习数学。三、鼓励质疑,让学生“灵”起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创新的前奏。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问,促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性因素和想象力得到最大幅度的提升。四、以情激学,让学生“趣”起来以激情激励学生学习,要注意引导学生由情绪到情感、由情感到情操,三情立学;要善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兴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三趣激学,切实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要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录象,动画,或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图片,让学生产生直接的感性认识。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就要把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中的、有着创造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