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2教学过程.............................................2一、揭题导入.......2二、初读感知.......3三、感悟母爱.......5四、简介作家升华“情深”.....................................9五、总结提升.....................................9六、阅读链接...................................10板书设计...........................................10《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窑山中心学校马景林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攥”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教学重难点: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以及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唐代诗人孟郊用一针一线道出了母爱,那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伟大的母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晓声的母爱世界——让我们恭恭敬敬地齐读课题,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2.这份慈母情到底有多深呢?打开书97页,去读一读课文。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初读课文后,对照课文内容,完成填空。同学们,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我一直想买一本书价()的《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我发现母亲工作得十分辛苦,本已不想说出(),但当知道我是要钱买书时,母亲却毫不犹豫地用()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立刻又陷入了()。我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为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知道后()了我一顿,又给我凑足买书的钱,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3.反馈(1)难读词语:龟裂、攥着、数落这一段中还有一个多音字,你知道吗?看到过龟裂的手吗?描述一下,这样的手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同学们,刚才你们在填空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字写起来相当得繁?来,一起说,再读两遍。攥,我数过了,整整23画,伸出左手,用右手食指在上面把“攥”字写一遍,把这个字已经写好的,确认自己已经写好了,确认自己已经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攥”字的将左手握紧。这紧紧地握住就是“攥”。4.预设:完成了这段话的填空,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关于一元五角的疑惑)出示资料:一元五角钱在当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那个年代,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是20几元,学生一学期的学费是3元,梁晓声家有兄妹5人,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常常一块臭豆腐要吃3顿,舍不得吃炒菜,而母亲在一个小厂做临时工,每月工资只有27元,为了省钱,她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由此可见,一元五角钱对于这个贫寒的家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对母亲来说,是辛苦劳动近两天的收入!5、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同学们,作者梁晓声能把这么一大段话(手指大屏幕)概括为非常精炼的四个字:慈母情深;他也能把这段话扩写为长长的整整35段话,是不是很厉害呀!我们来读一读学习提示,看看学习提示告诉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外貌语言三、感悟母爱板块一:母亲的外貌(1)请大家快速默读全文,用横线划出描写母亲外貌的句子?根据回答出示四个句子。都划出来了吗?没划的同学赶紧补好。(2)自由读四个句子,从母亲的外貌描写中感受到什么?同桌讨论,再交流,板书:辛苦劳累挣钱(3)来到车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脊背?在你的记忆中,一个十多岁孩子的母亲应该有怎样的脊背?母亲转过身来了,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在你记忆中,母亲应该有怎么样的眼睛?母亲掏钱时,你又看到了十个怎样的手指?在你记忆中,母亲应该有怎样的手指?如今,这些都到哪里去了?(消失在生活的重担下)(4)孩子们,难道母亲她不累、不需要休息吗?让我们来看一段文字——(课件出示补充资料)我以为母亲是累不垮的。其实母亲累垮过多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我们做梦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