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复习备考指南二零零九年中考的号角已经吹响了,在最后的二十多天里,如何有效而又高效地冲刺中考,使自己的中考成绩发生质的飞跃,作为长期带毕业班的我,在这里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指导意见和看法。1、把握重点,科学备考初中化学课本中,像溶液的概念和组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要求能够从组成上加以区别,并能正确对物质进行分类;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的特点;能对已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知道常见的有机物;了解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掌握实验室制取和检验氧气、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道O2、H2、CO、常见酸碱盐的重要性质和用途,从离子观点解释中和反应的特点等,更多的是要能从定性、定量的角度进行化学计算和分析如四月调考的计算题。2、注意联系,寻找突破(针对实验题)[例1]一包由一种碱和一种正盐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试由上述实验步骤和现象,推断组成这种固体混合物的两种可能结果:①由和组成;②由和组成。[解析]这是一道图示推断题。解题时应根据图示所给的条件(状态、颜色等),抓住物质的特征反应,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就本题来说,要推断固体混合物,必须通过两个特征反应,并以此为依据初步确定其组成。题意说明,白色沉淀加入盐酸可得二氧化碳。这是CO32-离子的特征反应,可以推出白色沉淀物为不溶性碳酸盐;又根据加盐酸反应的另一生成物为氯化钙溶液,从而可推知该白色沉淀物为碳酸钙。从无色滤液中加硫酸铜溶液,得到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铜固体可知,这种无色滤液中含有Na+和OH-离子,故知此无色滤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再由固体混合物加水振荡、过滤所得产物为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推出两种可能结果:①若产物为碱跟盐反应所得,则原固体混合物由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混合而成,溶于水时发生下列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②若碱跟正盐不能反应,产物仅由于溶解性不同而分离所得,则原固体混合物由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混合而成。[答案]①Na2CO3Ca(OH)2②NaOHCaCO3[失分警示]本题漏解率极高,只答了①组,未答②组;也有误认为是Na2CO3和CaCl2的,这暴露的主要问题是不会逆向思考。其实,通过生成物CO2和CaCl2及一种反应物HCl,则另一种反应物CaCO3,应该说是很容易推断的,未答②组。也说明了缺乏应变能力。3、重视实验,注重探究[例2]小明发现家中施用的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减少了,并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他很好奇,于是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提出问题]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和氨气。[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装置中的铁架台省略)。(1)根据现象,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2)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3)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经过某实验操作,也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你帮她设计完成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评价]在上述同学们的探究活动中,你最欣赏的是。[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化肥碳酸氢铵在保存时应注意的问题是。[解析]本题从验证NH3、H2O、CO2三种物质的角度,考查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实验评价的能力。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必须生成物中有水,氨气溶于水形成呈碱性的氨水,否则只有干燥的氨气不能使之变色。若改为NaOH溶液来验证CO2,则只能从其生成物Na2CO3是否存在的角度来验证。[答案](1)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变浑浊(3)实验步骤取装置B中溶液少许,滴加稀盐酸(或氯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实验现象产生气泡(或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2CO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