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组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幸福)父母的爱就如冬日里的暖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希望。2、一场地震从天而降,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废墟。无数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远去。观看几组地震图片。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残酷)残酷的地震勾起了你对什么的回忆?让我们再次走进2008年发生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的512大地震的悲伤记忆。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无情地吞噬着亲情,又让伟大的爱显现出人性的光辉。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也发生了一次地震,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在这次大地震中,有一对父子也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对父子,来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入手,感悟文本。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事情,人物)2、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课件出示地震救援照片)你们看,在地震中楼房倒塌,成了瓦砾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加入救援的队伍。一双双手,一把把铁锹,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都加入了到这场与死神的竞赛中。然而,救出每一个人都显得那样艰难。3、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你从文中的哪个地方得知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读这句话。“了不起”这个词语一般是用来别人的,用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出父子的了不起。看到这句话,你会产生什么疑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4、快速默读课文,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动笔划出来,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两人的了不起。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学生读划写)三、直奔主题,整体感知过渡:让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出示文字)指名说出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①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②“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为什么不直接说他挖了36小时?(体现时间的漫长,挖掘的艰难,动作描写,体现父亲坚强执着。)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课件课件出示)36小时,这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父亲就这样不停地挖着。这是一个多么坚韧不拔的父亲。孤军奋战的父亲没有任何工具,仅凭他的一双手,一双血肉模糊的手不停地挖着,这里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我们一起来读,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生齐读)(课件出示)让我们想象一下:在挖掘期间,父亲强忍住心中巨大的悲痛,他像疯了一样用手疯狂的挖着……8小时过去了,他的双手留血了,但他不敢用任何工具,他怕下一块砖石面压着他的阿曼达,他小心翼翼的挖着……12小时过去了,他的双手开裂了父亲挖的太累了,他多想喝水,他多想吃饭,但是他知道儿子在等着他,他是多么希望能救出儿子多么希望父子重逢24小时过去了,父亲呆滞的双眼灰尘,衣服破烂不堪他的嘴里不停的念叨着阿曼达,等我,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往日儿子的笑颜36小时过去了,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着我,他坚定地挖着……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③让我们回归文本,在他挖掘的过程中,没人再来阻挡他,一个“再”字,你明白了什么?(曾经有人阻挡他。)哪些人曾经阻挡他?(消防队长,好心人,警察。)引读在这片废墟上,他曾经听到其他父母的痛哭和呼喊(生接读);他曾经听到好心人的劝慰(生接读);曾经听到消防队长的告诫(生接读);曾经听到警察的规劝(生接读)。他们都认为这位父亲已经精神失常了,面对这一切的不理解,面对身心的巨大伤痛,父亲停止了吗?(生:没有)这么艰难地挖了这么久,父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