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只有观察人物的特点,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2、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方法。3、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尝试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写出人物特点,显出人物的个性。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教学过程:一、猜一猜:学生观察下面图片,猜猜他们是谁?问:你们是怎样猜出来的?二、想一想下面这几则寻人启事中包括哪些相同的内容?这在人物的描写中属于什么描写?1、王梅,女,20岁,身高1.6米左右,体形偏胖,方脸型,眉毛粗黑,双眼皮,高鼻梁,薄嘴唇,牙齿不太整齐,肤色白晰,曾摔倒受过伤,头顶右侧,留下一处约20CM左右的伤疤。2、麦换娣,女,67岁,身高1.5米左右,神志有时不清,穿灰的确凉中式衬衫,黑裤子,灯芯绒圆口布鞋,耳聋,牙齿已全部脱落,带一根木质拐杖。3、吴小雪,女,18岁,身高约1.6米,瓜子脸,肤白,大眼睛,气质高雅,身穿浅红色连衣裙,白色皮凉鞋。明确:肖像描写:对人物外在特征(外貌、神态)描写。容貌(面容长相,如五官等)身材(高、矮、胖、瘦)衣着(穿着打扮)表情(喜、怒、哀、乐)三、议一议学习《一面》中阿累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我的老师》中魏巍对蔡云芝老师的描写、《童年的朋友》中高尔基对“外祖母”的描写,总结出人物的外貌描写的方法?片段1: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片段2: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片段3: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片段4: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学生交流讨论,自主总结,教师点评。明确:第一招:要有一定的顺序。描写人物外貌时还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第二招:抓住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相貌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第三招:凸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第四招:巧用修辞。如果能适当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四、写一写:观察下面的一幅图片,用自己的笔进行细致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