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的。诗的大意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期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还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目标预设】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内涵,会联系具体的事例说出自己的理解。3.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含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古诗中难解字的意思,如“无遗力”“绝知”“躬行”。2.理解古诗的内涵,会联系具体的事例说出自己的理解。【资料链接】:1.陆游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今尚存诗歌九千三百余首。陆游的一生,写下了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2.子聿():陆游的小儿子。3.《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熟读兵书,议论军事,头头是道,滔滔不绝,连他的父亲也难不住他。当时不少人都夸奖他,可是赵奢却不以为然。他告诫儿子要多务实际,可是赵括并没放在心上。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派老将廉颇去长平抵挡。廉颇采取修筑工事坚持防守的方法,使秦军得不到作战的机会。这时秦国使用了反奸计,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挑拨赵王与廉颇的关系。赵王中计,召回了廉颇,派赵括去代替他的职务。赵括一上任就轻率地改变了战术,在秦军的引诱下,出兵迎战,结果几十万大军被秦军团团围住。平日熟读兵法的赵括这时毫无办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好带着军队拼死突围。结果赵括被乱箭射死,赵国四十万人全军覆没。【自主导学】:1.把古诗读给家长听,请家长在相应的栏目下做出评价,用“√”表示。★字正腔圆★★声音响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3.读诗后查字典,试着自己理解诗的意思,填写下面的表格。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1.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并解释加点的字。学问遗____________无遗力工夫________始成2.我会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自己试着说一说)3.我从前一句体会到学习要做到_____________,从后一句体会到学习还要做到____,这样才能有所成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1.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终绝绝知躬__________行______________2.我会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自己试着说一说)3.我从前一句体会到光有还不行,从后一句体会到学习还得注重这样才能真正有学问。【巩固练习】:完成语补第二大项第一小题,第六大项第一小题。教学过程:块面一:释题导入1.联系《示儿》中的“示”帮助学生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意思。读了课题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在冬夜读书后用自己读书的感想来教育自己的儿子的。块面二、读古诗,知意思。一、一读古诗,字正腔圆。二、二读古诗,读出节奏。三、三读古诗,体会含义。1.读一、二行诗,体会含义。。(1)对学案中的内容进行反馈,将问题较多的字、词进行重点解释。对于“工夫”与“功夫”的区别可以通过这几句话体会“工夫”是指时间,而“功夫”是指本领。“A.这个当初不会跳绳的男生,仅一星期(工夫),不仅学会了跳绳,而且一分钟还可以跳120多个。B.这个杂技演员真有(功夫)。C.时间不早了,明天有(工夫)再来玩吧!D.李小龙的中国(功夫),世界闻名。(2)让学生自己说说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的,体会所蕴含的道理。并通过“无遗力”体会学习必须“孜孜不倦”,从“老始成”体会学习必须“持之以恒”。(朗读前两句,要注意突出“无遗力”,并读出“少壮工夫”与“老始成”的对比味道)板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