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和第72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加减法计算。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加减法计算以及计算法则的归纳过程,体验迁移、归纳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突破方法:运用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进行迁移。难点:理解小数点要对齐的意义。突破方法:通过计算体验,发现小数点对齐即是各数位对齐。【教法、学法】:教法:类比迁移,引导探究学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去过书店吗?你们喜欢读书吗?(出示图书馆的照片,渗透多读书爱阅读的好习惯)学生:去过。教师:那么有没有同学在付钱的时候算了好久呢?学生:有。教师:那么你们都是怎么算的?用课件出示教师第71页的主题图。(先进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引导学生思考计算过程,引入主题。(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教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两个同学到书店去买书,女同学想要买2本书;小男孩要买1本词典。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由主题图过渡到例1中的情境图,分别呈现《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的单价。教师: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你们得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的问题。(1)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3)《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少)多少钱?2、迁移经验,探究小数加法算法教师:根据你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学生分别列出:6.45+4.29和6.45-4.29这两个式子。教师:先来看6.45+4.29,大家先估算一下,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教师:这是两位小数的加法,用竖式该怎么计算呢?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算完后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学生尝试独立试算,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到前面展示自己的算法。预设学生展示时会出现的情况:①6.45②6.45元=645分③6.45+4.294.29元=429分+4.2910.7464510.64+4296.451074+4.261074分=10.74元10743、交流汇报,说清算理每个小组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些方法是正确的?你们的方法跟哪种方法一样?说说你的想法。学生逐一观察每种算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时说清理由。预设学生几种回答情况:(1)认为①种是正确的。根据计算小数加法的经验,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要把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上的数对齐。因此,根据前面的经验推想计算两位小数的加法,百分位上的数也应该对齐。(2)认为②种是正确的。先把6.45元和4.29元换算成以(分)作单位的整数,也就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了整数加法,根据整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算出和是1074,然后再把1074分换成10.74元。(3)认为第③种、第④种方法都是错误的。教师:我们先来看看第①种算法,还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教师:根据你们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经验,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学生讨论后汇报,有的可能会说如果小数点没有对齐,个位就不是和个位相加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只有小数点对齐了,才能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表示元的数、表示角的数、表示分的数分别对齐。教师:如果我们擦掉元、角、分这些单位,你还能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吗?同桌互相说说。预设:只有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会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的数对齐„„教师:那我们来看第③种、第④种方法,它们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可为什么你们都认为这两种方法是错的呢?预设:第③种方法对,但是计算错了,百分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却忘了向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