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写作的困惑和解决方法我是一名农村基层的教育工作者,走上工作岗位已经五年了。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深知作文的书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极为头疼的“大事”。该如何解决他们的困惑,帮助他们喜爱和提高写作水平,也是我教学中的一件“大事”叶圣陶老先生告诉我们:“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乐于观察、善于反思让自己的教学生活充盈起来,才能去感染我们的学生。语文教学之道就是在恰当的情境里用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并且学以至用。习作是用书面形式表达心声,无论是写给自己看,还是写给别人看,首先是要把心里想说的话准确地表达出来。只要是写出了真情实感的东西,一定能打动人。可惜,我们的学生作文中假话、套话太多。他们不写生活中的小事、平凡事,但凡下笔就是惊天动地。以写“我的妈妈”为例,学生最喜欢写的是:我生病了,妈妈背我看病,下着滂沱大雨,摔一跤,额头流血,顾不得,直往医院跑。结局是我好了,妈妈病了。可见,对于学生这样的作文,我们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根本无法打动我们,反而多了,还会起到负面效果,在考试中得分不高。这样就给学生也造成压力,感觉自己写的很棒,为什么得分不高呢?之所以我们的小学生,他们的作文会出现过于雷同、文字干巴、毫无灵气的状况,是我们片面的认为只有这样思想觉悟高、唯美感人的作文才能拿高分,于是一直暗示或泛读这类文章。这给我们的小学生造成很大的困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凸现了语文教师对作文评价的偏差。问题来了,我们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回想我们在作文课上过多地、刻板地讲写作技巧,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忽视了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选择写作内容的指导。学生之所以选择去抄袭作文,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懂方法,因而没有写作的路径,对其无从下手。其实,稍做留意,便会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皆有教学文稿的写作素材。“横看成岭恻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学中,我们的这些素材可以从教学争议中,从听课细节中,也可以从教学特色中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作为教师,我们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自己擅长的领域,只要我们勤于思考、精于业务,就能“至他人所未至”,教学文稿的写作就会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我们有了东西才能去给学生浇灌,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有了素材,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其实孩子对大千世界是敏感和好奇的,一花一草。一蝶一浪,都能轻启他们某一扇神奇的门。可是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这些老师过多的习作指导,提前干预,反而使孩子对生活失去了新鲜感和敏感度。就是我们过早地告诉他们“经验”,让他们失去了发现生活的能力,限制了他们选择内容的思路,甚至关闭了他们抒写多姿多彩生活的心灵之门。因此,我们不要用规范化的评价标准束缚孩子们的习作,要给他们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他们才能真情流露,表达个性化的语言。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之中,我们应该去丰富学生生活,教学生发现、抒写生活,把这些作为作文教学的关注点。记得我刚教书时,对学生的习作做了硬性要求,每周一文,题目随意,字数400。每每,敷衍之作颇多,甚至惊现篇篇“奇葩”大作。后来我经过分析,原因是我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写作情绪,结果也就失去了练笔的意义,理想和现实只能南辕北辙。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练笔的空间,就迫在眉睫了。在日常的作文讲评课上,如果学生的作文是自己认真写出来的,就一定会有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句段。我一般都要认真分析,努力去找寻,这对于起步作文和学困生来说,很重要。我让他们朗读满意的句段,并阐述满意的理由,给予充分肯定。有时即使这样的妙语只有一两句,其价值也超过那些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四平八稳的整篇抄袭作文。此外,班内的墙报开辟优秀习作专栏,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张贴,以便师生阅读、欣赏。经常组织演讲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作文、演讲才能的机会。如果我们把习作教学狭隘地理解为教孩子如何写有成人规格的作文,是无趣和无意义的。于是乎,我冥思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