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是教学规律的体现,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一、开学初制定各项工作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教师个人教学计划等。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依据。2、教研组(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经全组教师讨论通过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存档。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3、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在开学后两天内完成。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4、以上各项计划分学期制定,计划制定后,打印一式两份,一份交学校教导处存档,一份由计划执行人保存。教导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的上交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公示,另外,教导处还要对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二、个人备课。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彰显个性,二次备课,教学反思”的备课思路,编写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课时教案,坚决禁止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出现。对于教师的个人备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检查:1、查备课环节是否齐全:(1)教学内容;(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4)教学难点;(5)教学方法;(6)教具准备;(7)课时安排;(8)板书设计;(9)作业设计;(10)教学后记。2、查教学过程是否详实,是否切实可行。3、查教案设计是否适合学生学情,启发语言是否恰当等。4、查作业设计是否有分层,题量是否适中。5、查撰写教学后记是否真实。检查时间:教研组长双周查,教务处月底抽查。对于教案检查,教导处要完善教案检查制度,教案检查采取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检查结果要实行定性评价,查后在末一节处注明检查结果,并盖教导处专用章。教案的质量主要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以及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是否恰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讲练结合,精讲精练。三、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其目的是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交流教学经验,统一认识,解决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平衡教师的教学进度,研究和改进教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有:1、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基本要求;2、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3、探讨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4、结合听课活动,进行评课;5、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安排好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以各年级蹲点领导现场检查为主,并检查备课组长的记载。四、课堂教学。上课是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对教师上课有以下基本要求:1、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导处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得拖堂。2、教师在预备铃响时应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同时清点学生人数,弄清学生缺席情况,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应及时报告给班主任或者学校教导处。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3、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尽可能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4、坚持探究式、合作式和讨论式教学,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实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及时反馈,尽力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获得成功感,尽可能减少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