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因生活而致远摘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不能离开生活。感悟是生活,领会阅读、自由表达,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要有捕捉特点,积累习作素材,对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单调的作文课因生活而生动,平凡的作文课因生活而美丽,作文因生活而致远,让学生能真正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的文章来。关键词:观察积累兴趣方法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写作教学应贴切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不能离开生活,从学生作文看,特别是小学生的作文,凡是写自己熟悉而又有体会的事,一般能写的具体活泼,语句通顺。反之,就写得“空洞无物”或“颠三倒四”,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生活、社会获得,也可以从自然现象,科学实验等方面吸取营养,即通过参观、访问、观察、实验、劳动等。丰富他们的生活,开扩他们的眼界,充实他们的知识,从而获得大量的具体的生活。因此,要提高作文的教学水平,应对学生进行观察和积累材料的训练。一、指导观察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对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小学生作文最常见的毛病是内容空洞,没血没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差,文章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留心”是关键,即老师要告诉学生留心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例如:李海生同学在《我的爸爸》中写到:“有人说我的爸爸像董浩叔叔,也有人说我的爸爸像马季爷爷,依我看都像,因为爸爸长着董浩叔叔的脸谱,一举手一投足,又颇有马季爷爷的风采”。又如顾惠芳同学在《话别—写给魏老师》中写到:“魏老师您的额头已爬上了皱纹,您的青丝中已有了银发,您已没有四年前那么漂亮了,但您在我的心中永远是最美的。老师,在这个离别之际,学生对您真有一份难以割舍的牵挂……”所以说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头脑中才能生动,具体形象,脑海中积蓄越来越多,写作材料“库”,也就越来越充分。指导学生观察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事物敏感,对他们不了解的事物都感兴趣,常常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学生思维上的特点,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形式新颖,色彩的参考消息,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要善于针对这些特点,指导他们观察,鼓励他们观察,记叙新的或自己喜欢的游戏和事物,把学生浓厚的兴趣点转移到观察和写作上来。例如,师范生来我校实习,学生对他们很感兴趣。我就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实习老师:他们是怎么上课的?怎么组织活动的?怎么样和同学谈心的……与学校教师比一比,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悄悄地记录实习老师的楷模行为,向实习老师学习,学生都很高兴,时时注意地看、听,日记本上写下了一篇篇充满生活气息的片段,具体而又生动。有几个学生在小溪里捉了些虾子,带到学校来玩,我就抓住机会启发他们:“虾子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样捉住的呢?今天再去抓几只,仔细看看、想想,回来告诉老师。”孩子们开心极了。事后,把这些有趣活动写下来,1真是“童趣天成”。另外,学生的生活大体相同,再加上缺乏敏锐的观察能力,不善于从熟悉的事物发现新因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就学着福楼拜指导莫泊桑观察门前经过的马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的方向,不同角度,有意识地观察,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新”内容,获得“新”感受。如某一阶段,为了训练学生观察人物的外部表现,我让学生连续观察一个人。留心“妈妈是怎么样学习的”、“妈妈是怎么样烧菜的”、“晚饭后妈妈做了些什么?”“妈妈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等等。而后我又引导学生换一角度,集中观察人物的情态,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爸爸、奶奶、同学、老师、邻居以至路上的行人,商店里的营业员高兴时候的不同表现,孩子们兴趣很浓,态度积极,笔下的人物也就比较有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