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疑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句很有名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告诉我们真正明白事理,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精深的学问;能恰当地处理人情世故,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文章。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羚羊木雕》就对我们“洞明世事”“练达人情”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生活中,当你面对亲情、友情的矛盾时该如何处理?让我们一起走进《羚羊木雕》。二、引探(一)整体感知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2、故事中涉及到哪些人物?他们对要回羚羊木雕分别持什么态度?作者的感情倾向于哪边?(圈点勾画,从文中找出相关依据。)(二)朗读探究:1、分角色朗读课文,品位个性化的语言。小组讨论,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提示:从人物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入手)2、微电影《羚羊木雕》剧组招募演员,主角:“我”;配角:万芳、万芳妈妈(女二号)。情节一:“我”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尽管最终得到了她的谅解,但还是忍不住伤心落泪。场景:室内(万芳家里)。彩排:演员现场倾情演绎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亲情、友情之间的纠葛戏。教师充当导演从旁指导学生表演到位,观众评价看谁演得惟妙惟肖,并揣摩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活动。3、圈点勾画出文中渲染和烘托气氛的语句,并说说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4、小组辩论:你认为该不该要回木雕?(正方:应该要回;反方:不应该要回。双方摆事实讲道理。)你认为该怎样处理才好?三、释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上述问题,学生自主探讨,组织答案。四、启思总结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人物描写手法多样化——突出鲜明的人物个性。2、注重细节描写和气氛的渲染——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五、精炼阅读《一碗混沌》完成下列问题。1、请学生们在划横线处补写一段话,使情节完整,突出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活动。2、文章最后一段“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