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原始社会时期实行氏族公社制,那时候“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通过禅让制来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原始社会,人们用怎样的方式来诞生自己的领袖?夏朝建立后,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启益传子“家天下”禅让制(民主推选首领制度)王位世袭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传贤“公天下”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王位世袭制的出现是必然还是偶然?原因何在?有什么样的影响?原因:生产力水平进步导致贫富分化出现影响:它表明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它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从禅让到世袭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2、夏商行政制度的建立中央王位世袭制相、卿士地方侯伯掌管政务定期朝贡,奉命征伐3、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探究: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们是周王,会怎样进行分封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分封制背景:BC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分封建制①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②目的:巩固统治③对象:亲族、功臣、先代贵族④内容:权利: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建立诸侯在地方设置官员,建立武装收纳赋税义务: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政治:镇守疆土、朝觐述职军事:随从作战经济:交纳贡赋庶民士﹝卿﹞大夫诸侯得田而耕,缴税、服役天子管辖国邑管辖食邑管辖采邑公侯伯子男天子统治天下,管辖王畿。奴隶④结果:扩大统治区域、交通网络、众星捧月春秋初期有170多个诸侯国,大国诸侯与周天子地位差不多。到战国时代,诸侯国只剩七、八个,周天子的地位更可怜!⑤影响:A.加强对地方的统治B.扩大了统治的范围C.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积极)D.形成了分裂割据(消极)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宗法制1.定义: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特点(核心):①以血缘为纽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②血缘与政治结合4.作用:对宗法制度的评价:①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③隐患: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减弱。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3.特点(核心):①以血缘为纽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②血缘与政治结合4.作用: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嫡长子嫡长子余子(小宗)嫡长子余子(小宗)嫡长子余子(小宗)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示意图宗法制示意图大宗大宗大宗约束小宗,小宗服从大宗大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大宗是维护宗法、分封等级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乐是与礼相应的乐舞,配合礼的进行,“礼别异,乐求同”问题1、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