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心得体会2018防范金融风险促进良性循环整个2017年,由央行牵头,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针对金融市场的乱象和不稳定因素,不断强化金融监管,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成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编者按。在201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强调,要坚定深化金融改革,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刚刚召开的20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3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作为国之重器,国民经济的血脉,当前及今后金融改革与开放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过去一年,以“一行三会”为代表的金融主管机构,在金融监管上做出了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总体看我国金融形势是好的,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尚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针对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各种乱象,央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纷纷发力加强监管工作,监管政策不断落地,“严监管”成为贯穿2017一整年的金融主题词。金融监管全面升级的背后,是监管层对于金融风险的清醒认识和精准把握。习近平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第1页共4页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要坚定深化金融改革,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完善外汇市场体制机制,要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风险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外部市场约束。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到十九大报告,再到日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央行:牵头发布资管新规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类机构的主管部门不同,所遵守的行业规范也不尽相同,因此同类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监管套利、产品多层嵌套、刚性兑付等问题也随之出现。2017年11月17日,央行牵头三会一局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12月16日。此举旨在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也是首个横跨各类机构、涵盖全部资管业务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共29条,按照产品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主要内容是确立资管产品的分类标准,降低影子银行风险,减少流动性风险,打破刚性兑付,控制资管产品的杠杆水平,抑制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切实加强监管,设置合理的过渡期,过渡期为自《指导意见》发布实施后至2019年6月30日。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资金总量已经达102万亿元,规模接近同期的全国贷款总额,占据我国金融市场的半壁江山。《指导意见》的发布,中国百万亿资产管理市场将进入统一监管的时代,对信托、银行理财、第2页共4页基金、证券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在打破刚性兑付、规范非标、减少嵌套等问题上,表现出极其坚决的监管态度。分析人士认为,破除刚性兑付短期内可能会对资管行业形成冲击,但长期来看有利于资管行业发展。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在刚兑条件下,无论资产项目好坏融资成本都比较高,这向市场传递了模糊信号,抬高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限制行业发展。打破刚兑有助于形成市场的选择机制,促使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