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行!”》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正确认识自己,克服自负、自卑的心理,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知识与能力目标:A、懂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B、了解自信与自卑、自负的区别。过程与方法目标:A、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B、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卑、不自负。教学重点:1、自信的含义。2、通过不断的体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教学难点: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2、活动探究法3、集体讨论法学习方法:生主动参与,自主构建,自我教育,自觉践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趣播放动画《自信的懒羊羊》,让学生由懒羊羊的自信到成功联系自己想不想期中考试成绩理想?你们有没有听过一个同学由班上的最后一名变为第一名的真实故事呢?你想不想知道他成功的秘密?引入新课。学习新课:王海波的故事(第一集):高三上学期的一次数学模拟考试结束了,王海波考的很差,是班里的最后一名,他很痛心。第二集:这次考试失败了,王海波问自己,难道我真的不行吗?自己是不是和大学无缘了呢?是不是自己什么都不行了呢?为了激励自己,他在一张很大的白纸上开始写下:我能行!1.学好语文,我能行!2.学好英语,我能行!3.帮助同学,我能行!4.专心听讲,我能行!5.…王海波发现自己能行.他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行!他不断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他充满自信地参加了2002年全国高考.结果他的数学成绩是140分,高考总分708分.不仅成为他们班里、他们年级高考成绩第一名,而且成为全省理科状元.他创造了一个“奇迹”!思考:王海波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自信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唤起学生内心对自己肯定的感受,在情感上体会“我能行”,将自信的理解从感性的理解上升到理性认识,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活动一:夸夸我自己!”1.说出你的“我能行”(小提示:“我能行”可从学习、生活、体育、特长、人际关系等方面。)在活动中,让学生陈述“我能行”的种种表现,尤其是对未建立起自信的同学要鼓励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我能行”。活动二:说一说自己感触最深的“我能行!”温馨提示:1、你当时面对的是什么困难?2、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3、结果是怎样的?4、你的感受是什么?深化学生在前一活动中获得的“我能行”的感受,帮助学生在以往经历中得到对自己进一步的肯定。师生总结:自信的含义活动三:自信人物故事1、展示自信者的风采:播放刘翔参加全运会比赛视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刘翔比赛片段,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刘翔在110米栏跑道上的那份镇定、自信以及他用自己的实力为祖国赢得荣誉的丰采,激发学生对拥有自信的高度渴望。)2、讨论并填表:自信者的表现思想上他心里会想:行动上(言谈)与人交谈时他会:行动上(举止)走路时他会:行动上(为人处世)面对问题时他会:情感上他会感到:总结:自信的表现: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过渡:小游戏,体验自信!(喊出自信者的口号!同时发现不同学生分别表现出的自信与自卑)引出第二目。活动四:1、王海波的故事(第三集):王海波进入大学后,发现周围的同学分数都没有他高,就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最好的,开始目中无人,连教授、老师也不放在眼里。提问: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进入大学后王海波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2、王海波的故事(第四集)::王海波的骄傲迅速被现实击得粉碎──竞选干部的失败,参加运动会的失利,人际关系的紧张使他的心理严重失衡,导致成绩急剧下降……王海波开始怀疑自己,进而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并认为同学们都瞧不起自己。提问:王海波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讨论并填写表格:对自己的评价高低依据的事实对优、缺点的看法自负自卑自信为深化认识自信、自负、自卑的区别,让学生充满自信,告别自卑,超越自负。我设计了:活动五:在成功面前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都曾有过自负或自卑的心理经历,下面让我们进行一个即兴小品表演。1、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三名表演的同学;2、小品内容:数学考试后,自卑的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