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燕子专列》《翠鸟》[教学目的]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教学重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一、从“鸟”入手,引入新课1、生活中,你常见和了解哪些鸟?它们有什么特点?2、师: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总是唱着动听的歌。在鸟的大家族中,有一种鸟,叫“翠鸟”(板书“翠鸟”,引导学生注意“翠”的写法。)二、学习生字:1、读音难点:“赤、衬、衫”(翘舌音)“秆、衬、衫、泛、翁”(前四者为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鼻音)。2、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3、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翁”。4、根据颜色或衣服学习“赤、褐、衬、衫”等。5、字的结构:“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6、指导书写:“翠、翁”“秆、透”。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讲了翠鸟外形特点。作者是怎样观察、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找出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时课文用的几个比喻,并指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课文介绍翠鸟羽毛颜色时,用“头巾”、“头巾上的花纹”、“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第2自然段思考:(一)翠鸟活动时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二)查字典,讲讲“清脆”一词的意思。(三)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疾飞”一词的意思。“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这句话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在“疾飞”与“轻停”的联系中,“敏捷”便显露出来。这里一是讲翠鸟飞得低而快,二是讲停得急而轻。第3自然段(一)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要知道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它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第4自然段“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四、小结:本文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燕子专列》[教学目的]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2、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1、你知道什么叫专列吗?专列是指为某些人或某些事专门开行的列车。2、这次,我们这趟专列乘坐的却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3、齐读课题:(燕子专列)4、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燕子是候鸟,可以长途跋涉,为什么还要专列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初读一下这篇课文。二、学习生字:1、读音难点:“洲、殊、骤、涉”(翘舌音),“濒、厢”(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注意不要将“濒”读成“pín”,将“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