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的图像(1)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1、知识目标:(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2)结合的图象初步理解抛物线及有关概念。(3)根据图象观察分析、总结归纳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2、能力目标:(1)通过画图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体会结合图像讨论性质是研究函数的重要方法,强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类比的数学方法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养成全面看问题,学会分类讨论的学习习惯;通过类比,能对旧知识进行有效迁移,培养良好数学素养。学习内容分析:二次函数的图像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地位体现在它的思想的基础性。一方面,本节课是对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性质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的系数由常数转变为参数,使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型二次函数图像的描绘和图像特征的归纳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自变量的值和相应的函数值来画函数图像,该过程较为复杂。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掌握得非常好,上节二次函数的第一课时,为本节学习打下基础。又加之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具体目标:型二次函数图像的描绘和图像特征的归纳师生活动:一、回顾知识前面我们在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时时如何进一步研究这些函数的?先(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像,再结合图像研究性质。)引入:我们仿照前面研究函数的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先从最特殊的形式即入手。因此本节课要讨论二次函数()的图像。板书课题:二次函数()图像二、探索图像1、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和图像(1)列表x…-2-1012……41014……-4--1-0--1--4…引导学生观察上表,思考一下问题:①无论x取何值,对于来说,y的值有什么特征?对于来说,又有什么特征?②当x取等互为相反数时,对应的y的值有什么特征?(2)描点(边描点,边总结点的位置特征,与上表中观察的结果联系起来).(3)连线,用平滑曲线按照x由小到大的顺序连接起来,从而分别得到和的图像。2、练习: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和的图像。学生画图像,教师巡视并辅导学困生。(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讲评)3、二次函数()的图像由上面的四个函数图像概括出:(1)二次函数的图像形如物体抛射时所经过的路线,我们把它叫做抛物线,(2)这条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y轴就是抛物线的对称轴。(3)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注意:顶点不是与y轴的交点。(4)当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图像在x轴的上方(除顶点外);当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图像在x轴的下方(除顶点外)。(最好是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三、课堂练习观察二次函数和的图像(1)填空:抛物线顶点坐标对称轴位置开口方向(2)在同一坐标系内,抛物线和抛物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如果在同一个坐标系内画二次函数和的图像怎样画更简便?(抛物线与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只要画出与中的一条抛物线,另一条可利用关于x轴对称来画)四、例题讲解例题: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2,-3)。(1)求a的值,并写出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说出这个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开口方向和图像的位置。练习:(1)课本第31页课内练习第2题。(2)已知抛物线y=ax2经过点A(-2,-8)。(1)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判断点B(-1,-4)是否在此抛物线上。(3)求出此抛物线上纵坐标为-6的点的坐标。五、谈收获1.二次函数y=ax2(a≠0)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2.图象关于y轴对称,顶点是坐标原点3.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