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我快乐、我收获------亲子共读感言不知不觉中,袁绍熙已经上了小学,成了二年级的小学生。看到班主任和其他班里孩子的家长为孩子们制定的读书计划,我深刻的反省自己的不足,尽量抽时间与儿子共同读书,而不是让他独自一人读书,每次读完后都和儿子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故事说明的道理,记录孩子喜欢的话,喜爱的词。在此过程中,我觉得不仅儿子的识字能力提高了许多,连我自己也觉得语言表达水平提高了许多,现将自己和儿子共同阅读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兴趣入手先讲一个搞笑的故事,比如《小猴的长尾巴》,就很好笑,勾起他阅读的兴趣,再欣赏散文诗歌类的,或者《语文读本》,然后看时间和约定而定,可以再讲一个搞笑的故事,让他有期盼,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勾起阅读兴趣,同时,也让他有兴趣期待集中精力到最后一个故事,所以把语文读本放在中间来读。另外,还要注意,搞笑的故事讲到高潮要嘎然而止,<小猪唏哩呼噜>就设计的很好,到高潮的地方或者悬念的地方就停止了,这样的目的是让孩子下一次有所期待,同时可以用下一次精彩的故事来约束孩子的行为,比如:如果今天早点睡,明天妈妈会继续讲,明天认真听课,妈妈会继续讲,认真完成作业,妈妈会继续讲........同时还告诉他一个概念:要想一睹为快,就赶快学会自己读,想读到哪里就读到哪里,反正妈妈每天只能讲一个。以此来勾起他自身对识字和拼音拼读的欲望二、慢慢拼读开始两天我们就泛泛而读,准确说是我读孩子听,跟入学前讲睡前故事没什么区别,这样似乎不是我的初衷,但是,要让孩子来读,几乎是不可能的-------孩子认字太有限了。于是我就引导孩子开始先自己拼读标题,我接着给她讲下面的内容。第二天,我们开始拼读标题之后,他在拼读第一句话,接下来我讲依次三句话,四句话,一段。这样做的好处是:1、复习拼音;2、可以让他知道什么是标题,什么是正文,什么叫一句,什么叫一段3、真正意义上学会阅读。由一句话到多句话,养成一种习惯。(毕竞孩子在入学前都是习惯听妈妈讲,告诉他长大了,要学会自己读)三、讲完提问:例如:小猴的尾巴长,难看吗?大灰狼对小羊说什么话了呀?小猪的房子为什么没被刮倒了呢?大狼为什么叼走的是小猪唏哩呼噜而不是爸爸妈妈呀?.........原以为,孩子年龄太小,回答不上这些问题,可通过阅读后,我才发现,只要好好引导,孩子的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不仅正确,而且奇特。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父母们可以寻找适合自己宝贝的方法。最关键的是我们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要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到快乐,体验到乐趣,学习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