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号1类别语言教学浅谈培养农村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涟源市杨市镇中心学校湖坪学校肖佑龙联系电话:15897380910摘要:加强语言文字教学,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使农村学生获得初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升农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是什么?语文大师叶圣陶老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言,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叶老的话告诉我们,“语文”中的“语”指语言,“文”指文字。我们常说的“语言”就是口头语的意思,“文字”就是书面语的意思,这就是语文的本质属性。既然“语文”即语言文字之意,那么教师教语文,学生学语文,无疑就必须把功夫下在语言文字上面,否则就是跑调走弦。语文还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各门学科都需要这个工具,将来走上社会从事各项工作,同样离不开这个工具。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通过听写,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长期以来,由于学生识字量少,识字速度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形成,影响了儿童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养成,从而制约了儿童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那么在教学前,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生字生词,通过不断听写(教师用标准的普通话念出来,学生在听后进行书写),加强学生的字词积累。每个单元学完,都设有“读读写写”、“读读背背”,学生主动查字典给字词注音,并且以师徒为单位,进行过关式抢先默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在字词积累的基础上,可以积累好的句子,比如学习园地里的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等。在我教学的时间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更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由于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大部分儿童没有阅读的习惯。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采取“课外阅读制度化”措施。“课外阅读制度化”不是强制学生阅读,而是让制度本身产生向导激励作用。开始时,可以建立阅读的统计、竞赛制度,每个学生都建立一个阅读档案,用来登记学生阅读的书名、篇目、页数、字数以及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的字数等。还可以在班上建立阅读共享中心,从自己阅读过的书或文章里挑出自己最喜欢的或者自认为最好的,和同学们共同分享。其次,让学生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一则时间只有半个小时,二则新闻信息量大,三则在听的同时,不知不觉为培养学生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做出了有益的训练。阅读的力量不可小觑,没有输入,怎么输出呢?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在阅读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三、通过朗诵,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到方言的影响,在交流、写作时,有时无法用正确的普通话或者词语来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为实现农村语言应用规范化奠定基石。读,有助于学生对句子和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领悟作者写作的感情。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以读促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教学《纪昌学射》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题和课文,我首先让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题和课文。在学习《小木偶》一文时,我则创设情境,让他们表演,使学生乐于说。很多学生抢着演小木偶,也有人迫切想当那个助人为乐的巫婆,学生们在愉悦的环境下提高了说的能力。除了“读”,还有一个“诵”,在读的基础上诵。在背的时候注意理解记忆,注意抑扬顿挫和感情色彩。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并且为以后做好铺垫,尤其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低年级的语文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要求学生会背的课文,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先会背,与生同背,与生同乐。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下列活动:1、每日背一句。低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