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基础知识梳理(三)2抗日战争的胜利背景标志意义国际形势: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姐姐胜利;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国内形势: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3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本原因)(2)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持久战的总方针。(3)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对打破日军速战速决的方针和牵制日军起了重要作用。(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5)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爱国华侨和世界人民的支持,对抗战的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二、近代化的起步:(一)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派。2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4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6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始;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之布局);(3)创办海军(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4)兴办新式学堂,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目的——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时间——1862年;宗旨——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作用——培养了一批近代外文、军事和科技人才。)7结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8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9性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10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整个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11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统治者不能自救。12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整个洋务运动缺乏一个健全的有力的领导核心;洋务运动企图靠单纯的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中国富强起来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二)戊戌变法:1背景:(1)外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严重,(2)内因——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3)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2代表:康有为、梁启超。3时间:19世纪末。4理论依据:严复的《天演论》。5目的:通过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富国强兵)6主要的准备活动:(1)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2)创办了《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宣传维新变法。(3)组织强学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7高潮:(核心):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9月;(2)内容:改革政府机关,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8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9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运动。10意义: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1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走不通。12影响: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