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情境导入课程标准说明细胞呼吸过程,探讨和其原理的应用。活动建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学习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学习本节课前需重新回顾初中学过的呼吸作用和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1.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最终将有机物分解,并释放能量。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3.ATP产生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知新——先自学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汽车的行驶需要燃料的燃烧提供能量,在汽车的发动机中,汽油的燃烧是剧烈的氧化过程,这一反应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大量能量。同样,细胞分裂、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等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也来自于细胞内的一种类似“燃料燃烧”的过程——细胞呼吸,其过程是怎样的?【自主学习】1.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并生成的过程。细胞呼吸的方式氧化分解能量ATP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通过定性测定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确定其细胞呼吸方式。②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橙色的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兼性厌氧菌重铬酸钾(2)实验流程提出问题:根据细胞呼吸概念,细胞呼吸会产生CO2或其他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还产生少量的3.细胞呼吸类型细胞呼吸可分为呼吸和呼吸两种类型。二氧化碳酒精二氧化碳有氧无氧【互动探究】探究1:如何创造有氧、无氧条件?如何保证使石灰水变混浊的CO2来自细胞呼吸而非大气?1.有氧条件的控制甲组装置的左端连接橡皮球,向NaOH溶液中缓缓而持续鼓入空气,既保证了O2的充分供应,又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了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保证了通入石灰水的CO2来自细胞呼吸而非大气。2.无氧条件的控制乙组装置中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将内部残留的O2消耗尽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保证了无氧环境。【体验成功】【例1】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B.装置乙在Ⅲ处可检测到有酒精生成C.装置乙中应让Ⅱ先静置一会再与Ⅲ连接D.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Ⅰ处的CO2解析:该题实际上是对酵母菌两种不同条件下呼吸产物的探究。Ⅱ处产生的酒精无法进入Ⅲ;装置甲中的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两个装置均不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让Ⅱ先静置一会的目的是耗尽其中的O2,以保证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答案:C对于例1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前必须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B.甲组和乙组之间是对比实验关系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存在O2,A瓶中存有O2,B瓶无O2D.相同时间后,甲、乙组中澄清石灰水的混浊程度相同解析:甲组产生的CO2多,甲组中澄清石灰水更混浊。答案:D【自主学习】1.有氧呼吸(1)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彻底氧化分解水(2)过程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3)能量转化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以形式散失掉。热能2.无氧呼吸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依据产物不同分为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类型项目酒精发酵乳酸发酵场所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葡萄糖――→酶丙酮酸+[H]+少量能量过程第二阶段丙酮酸+[H]――→酶酒精+CO2丙酮酸+[H]――→酶乳酸反应方程式C6H12O6――→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C6H12O6――→酶2C3H6O3+少量能量能量转化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后只释放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