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毛泽东思想课程标准: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现实需要:理论基础:阶级基础:国际条件: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断受挫,需要新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十月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问题导学•1、毛泽东在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分别有哪些理论贡献?•2、毛泽东思想何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毛泽东思想诞生的意义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革命实际文章主要思想意义中国是农业国家,农民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也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中心问题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星星之火燎原之势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时期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6年)革命实际文章主要思想意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8)国民大革命的惨痛教训;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接连失败,“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实际。而农村敌人力量薄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革命实际文章主要思想意义《论持久战》:抗战是持久战,战争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实行人民战争路线《论持久战》(1938);《新民主主义论》(1940);《论联合政府》(1945)《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走向成熟。1945年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抗日战争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论述中国革命进程。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9月)背景文章主要思想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1949.3)《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6)《报告》:(1)工作重心转移(2)胜利方针(3)基本政策(4)总任务《论人民民主专政》:全面总结中国革命经验,规定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国家学说;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指导;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时期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底)革命实际主要思想意义中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农业:合作社私营工商业: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和平赎买政策)(参见必修一、二)比较顺利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实现伟大的社会变革。时期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底—1966年)革命实际文章主要思想意义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借鉴苏联经验教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论十大关系》(1956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注重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比例协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期国情毛泽东思想内容国民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屠杀革命者坚持革命领导权,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土地革命反革命势力与革命力量的分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日战争敌强我弱《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解放战争新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提出建国后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建国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迫切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阐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问题萌芽初步形成成熟发展进一步发展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概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