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具体的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并能找出它的旋转中心.2.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数学思考通过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旋转实例的认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解决问题1.在理解、掌握图形旋转的基础上,能正确作出图形.2.通过学生画图、观察、交流等活动,理解其性质及定义.情感态度1.通过欣赏图形的旋转,形成学生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2.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小结意识,丰富学生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热情.重点对图形旋转的认识.难点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感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创设情境展示教科书62页图23.1—1,23.1—2,也可以展示一些学生自带的图形.教师展示图片.学生欣赏图片,感知图形的旋转.在活动中,教师说明:这些图形是怎样旋转的,它与数学有什么关系,它具有什么性质,这些都是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研究图形的旋转.教师关注:(1)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全神贯注.(2)学生自带的图片是否具有代表性.展示图片,包含自然景观、生活现象,力求丰富多彩,让学生充分感知旋转图形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学生自带的图片,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知与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1问题与情感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2]问题:(1)教科书图23.1—1,23.1—2,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2)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旋转的实例?你能正确地完成教科书63页的练习吗?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例,独立思考.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关注:(1)学生在思考中是否找准旋转中心.(2)在两个图形中,学生是否都能找出对应点.学生举例,处理练习.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的见解.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举出旋转实例,正确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2)有多少学生计算出第二题中的旋转角的度数.观察图形的旋转,寻找旋转中心及对应点,理解图形旋转的变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举例、练习,进一步认识图形旋转的特点.[活动3]问题:(探究)(1)如图,23.1—3.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开硬纸板.教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思考分析,学生尝试作图.在学生作图中,教师关注:(1)在△ABC上是否取的A、B、C三个顶点和旋转中心O.(2)是否绕着点O旋转.(3)能否归纳图形旋转的性质.教师逐步提出问题,便于引导学生理解图形旋转的特点.教师通过板述示范,让学生体验作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通过归纳,让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通过学生的活动,不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习趣味性,而动手操作的过程亦是新知识高效率吸收和强化的过程.2线段OA与OA′有什么关系?∠AOA′与∠BOB′有什么关系?△ABC与△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问题与情感师生行为设计意图(2)你发现图形旋转有什么性质?[活动4]问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课外作业:教课书66页习题23.1第1题、第2题、第3题.学生自己总结,不全面的由其它同学补充完整.教师重点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总结.教师重点关注:(1)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予讲解.(2)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分析.全面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再次面对重点和难点,让知识体系条理清晰.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课堂学习效果的良好习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调整教学.专家点评本课时介绍了图形的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性质等相关知识,本课时是23.1的第一课时.本小节课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是创设情景,展示图片,让学生感知图形旋转;第二模块通过教科书上的图形得到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第三模块通过探究得到图形旋转3的性质;第四模块小结与作业.把这个四个模块设计为4个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现它们所承载的教学目标.本案例中学生动手活动较多,教师要注意及时引导和指正,善于用多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