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高、富、帅”的历史教师——谈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三个基本素养厦门市第九中学陈安平【摘要】中学历史教师要在师德素养、学识素养和教法素养这三个方面分别做到“高”、“富”、“帅”,自省自励,有所作为。其中丰富的内涵需要教师自身在日常的学习、实践和反思中去仔细揣摩、体会、发展,成为一名素养深厚充满魅力和享受成功的教师。教师不可以苛求,但是教师可以有自己的追求!期望更多的历史教师能够加入“高”、“富”、“帅”的行列!【关键词】历史教师基本素养“高、富、帅”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长期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和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如果一位历史教师能够在师德素养、学识素养和教法素养这三个方面分别做到“高”、“富”、“帅”,那么他(她)一定是一名素养深厚的历史教师,也一定是一名充满人格魅力和享受成功乐趣的教师。一、“高”,即师德高尚。《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加大优秀师德典型宣传力度,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效的探索习惯。1.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师德的前提条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示范性,而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爱得严格真诚,爱得深沉长久爱得无私坦荡,体现国家的教育价值和教师人格的个体价值。教师必须具有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的法治观念和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道德修养,而中学历史教师的职业道德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历史教学,更关系国家未来的主人是否具有以古鉴今、学史明智的文化底蕴和热爱祖国、服务世界的全球意识,以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否能够得到永续传承与发展。2.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师爱岗敬业的思想动力源泉,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下我们都要主动、自觉地意识到教师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书育人是一项长久的事业,是用心的事业,需要历史教师具有“润物细无声”的耐心和恒心,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坚持不懈。古今中外诸如孔子、陶行知、霍懋征、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许多著名的教育家不仅以其卓越的教育教学成就赢得了人们的称赞,更以持之以恒、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博得了世人的敬仰。3.具有高效的探索习惯是师德的时代需要。以前常说要让学生有一杯水,教师需要一桶水。随着教育和时代的发展,现在教师只有水还远远不行,还得有各种各样的营养成分,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更乐意、更高效地去吸收这些营养。历史教师的知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超越教材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和更独到的认识。我们教的是历史,不是教材,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探索习惯,片面的用教材来教教材,呆板而枯燥,继续将某些失真的历史和偏颇的结论仍然作为“知识”继续向学生灌输,这简直是误人子弟!面临历史教学活动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时代性,优秀的历史教师要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列,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善于运用各种历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养成高效的探索习惯,不懈探索历史前沿领域和学科教学规律,成为新时代历史教育的探索者、领航者。二、“富”,即学富五车。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在我们许多学校里,某一位教师上课时,学生很安静地听,而另一位教师上课时情形就很坏,这决不是因为一个教师有才能另一个教师无才能,这是因为一个教师有教育上的技巧,而另一个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