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60NO.10of2008张志远数字音乐对传统唱片业的冲击与革新从技术上定义,数字音乐泛指用数字格式存储的,可以用互联网和无线网络传输,可以很方便地拷贝、播放的音乐。数字音乐革命起源于1987年,当时在德国的一个研究院开始研究一种音频文件压缩技术,这种技术被称为MPEGAudioLayer3,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MP3。从业务上定义,数字音乐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互联网上的音乐,又称在线音乐;一是手机上的音乐,又称无线音乐。导言:彻底认识数字音乐提起数字音乐,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MP3,网络音乐、彩铃等概念。数字音乐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便利,也给了音乐产业无限的烦恼;既给唱片工业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毁灭。对于数字音乐给传统唱片工业带来的革命,人们更多是从渠道方面的影响来分析,因为数字音乐改变了音乐的传播和销售渠道。然而数字音乐对传统唱片工业的影响,更多是来自另一方面,那就是数字音乐对音乐风格的革命,比如网络音乐,比如彩铃口水歌。一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两只蝴蝶》、《你到底爱谁》会火?其实这既不是社会的倒退,也不是文化的悲哀,而是商业市场的表现,符合了消费者的需求。新技术改变了传播和销售渠道,而渠道的改变,也改变了音乐的消费群体。自彩铃和网络音乐兴起以来,音乐产业就迷失了方向。一方面人们坚定不移地相信,新技术将彻底革了传统音乐产业的命,同时有人痛恨说这是时代的倒退。文化权威们喜欢站在文化道德的高度用大棒来打死这些靡靡之音,而不去考虑为什么会造成现状,或者用一些商业利益的驱使、低级趣味的迎合、媚俗文化等等来肤浅地解释这些现象。但这些苍白的道理解释不了,也无助于打消人们心中的疑问。其实数字音乐的本质是传统唱片渠道的改变。今天音乐的消费主力军已经和以前传统唱片时代不是同一人群了。养尊处优的精英们当然也忽略了中国是一个明显的有城市和农村差异的二元市场。[艺术视野]612008年第10期数字音乐对传统唱片产业盈利模式的革命从盗版光盘到网络下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内地唱片业一直都在受盗版的困扰,在漫长不见天日的泥沼中挣扎。到了21世纪,这一现象并没有好转,并且又出现了一个比盗版更可怕的对手,这就是网络。音乐行业受互联网的冲击大于其他任何行业。如果说盗版仅仅破坏了购买音乐的价格,那么网络下载则从根本上改变了消费者心中音乐必须付费的概念,以及他们收听音乐的方式、地点和种类。并且网络下载根本就无法防范,它有千千万万个源头,千千万万个传播者。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的载体发生了几次大的转移,由最早的黑胶唱片到最近的光盘和磁带。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为音乐和其载体一起捆绑付费,唱片公司版权的收益就是通过光盘这个载体来实现的。但随着网络下载的出现,音乐被从载体上解放出来,不再与某一种介质联系在一起。由此,歌迷转向互联网寻找自己的歌曲,而远离了唱片公司辛苦建立的销售网络,这让投入资源营销音乐为生的唱片公司万分惶恐。从唱片公司到音乐公司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块意外的蛋糕降临了!这就是彩铃。这个小玩意从韩国兴起,在亚洲地区异常火爆。在中国,中移动于2003年5月17日电信日那天推出,到2005年底,全国彩铃用户已经突破6000万,市场容量达到20亿人民币。2005年中国数字音乐销售总额达36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预测,市场规模在2010年将达到127亿元人民币。与数字音乐市场的迅猛发展相对应的是,中国传统音像产品市场已连续两年下滑。以前,唱片公司有两大块收入:一是唱片的发行收入,主要以发行保底费用为主;二是歌手的演艺收入,如歌手的演出、广告等。由于盗版因素,卖唱片只是作为提高歌手演出和广告身价的宣传手段。而彩铃这一块意外的收入救活了唱片公司。从此唱片公司不再以卖唱片为主,甚至也不再以演艺收入为主。从宋柯宣称太合麦田不是唱片公司而是音乐公司开始,越来越多的唱片公司也都乐意把自己称作音乐公司。市场出现了专门运营彩铃的音乐CP公司,如51秀、龙乐等。处在水深火热的唱片公司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由一个半死不活的产业,变成了资本市场追捧的幸运儿。2004和2005年,大量的资本注入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