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局纠风工作总结广播电视局2008年纠风工作总结根据《xx县人民政府2008年纠风工作意见》的布置和要求,我局结合灾后过渡期解决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及我县县广播电视台恢复播出的实际,积极开展了广播电视部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一是全系统上下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灾后过渡期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基本解决。经过5.12特大地震,全体干部职工化悲痛为力量,不断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和强烈的恢复美好家园的大局意识。我局结合广播电视灾后分析评估,决定根据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覆盖传输方式恢复广播电视收听收看。为了让群众在第一时间了解灾情,稳定人心,指导群众抓好灾后重建。在XX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鼓舞下,在XX省广电局的无私援助下,局领导带领技术人员奋战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广电工程技术人员冒高温、顶骄阳、踏热浪。基本解决了全县广播电视有效覆盖。1、从7月10日到8月1日,在擂鼓、任家坪、邓家受灾群众相对集中的安置区,采取无线传输覆盖方式。在擂鼓架设35米高铁塔一座,在任家坪架设20米简易发射塔一座,在邓家建设10米简易发射塔一座,转播了8套电视节目和3套广播调频节目。同时为扩大电视台覆盖面,从擂鼓敷设光纤4公里到任家坪,从任家坪敷设光纤17公里到景家山,使曲山镇任家坪、景家山、石椅、杨第1页共5页柳坪村和通口、香泉的群众收看到了电视台自办节目。共投入资金62万元。2、在通口、香泉、桂溪三个乡镇恢复农村有线电视,建有线电视小前端2个,各转播电视节目20套,广播一套,投入资金7万多元。同时恢复了曲山镇景家山、石椅、杨柳坪村的有线电视节目信号传输。3、在陈家坝、贯岭、都坝、白坭、坝底、马槽、白什、桃龙等15个乡镇,县广电局通过大力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使两万多住居分散的农户利用家用卫星接收设施收看到了清晰的电视节目。至此,我县辖区内所有乡镇均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有效覆盖。4、切实解决了县外受灾群众看电视听广播问题。为让广大受灾群众看到奥运会、看好奥运会,我局在永兴、安昌安置点开通有线电视2500余户,解决了6000余人奥运会期间看电视的问题。二是把“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与民评工作结合起来,认真贯彻落实总局17号令,加强广告管理,为调动全县人民重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在《新闻》节目中开设了“自强不息,重建家园”专栏,对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群众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好的作法和经验、农村住房永久性建设、重建规划的制定和灾后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宣传报道,截止9月17日播出稿件41条;为感谢祖国和山东人民对我县重建的无私援助,在《新闻》节目中开设了“感恩教育”专栏,播出稿件10条。三是电视《新闻》每周三档升为六档,并推出了《一周要第2页共5页闻》。为提高新闻时效性,增强影响力,经过播音员、记者选拔和设备更新采购等工作,从灾后恢复播出时起(8月1日)正式每周天天出新闻。一场特大地震使全县广电摄制、播出、传输设备、设施全部毁损,新闻宣传骨干损兵折将,致使广电新闻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灾害发生后,为及时恢复我县广播电视台职能,在国家广电总局、省、市广电局和XX省广电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领导下,县广播电视局党组一班人在抓好过渡期受灾群众广播电视收听收看及广播电视台恢复播出工作的同时,及时把外宣工作放在推进灾后重建、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加以研究和考虑。明确提出要像抓项目一样抓外宣,系统化、项目化、工程化运作,把外宣工作渗透到一切工作当中。1、抓新闻宣传队伍建设。结合灾后重建对新闻宣传工作要求,及时选拔、补充外宣的专门人才,从对口援建的山东邀请了四名记者对现有记者进行“一对一”传帮代;从成都、盐亭、内江等广电部门和部分高校寻求了12名急需的外宣人才来出点子、写稿子、摄带子。2、抓激励机制的建立,实行优稿优酬、多劳多得。广泛开展“争当名记者、名编辑、名播音员”活动,在每月对内宣传进行一次好新闻评选给予奖励外,还挤出专项资金对上中央、省、市电视台的新闻给予奖励。有效地调动了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