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单项选择题训练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矛盾B.经济发展同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人民的物质消费需要同精神消费需要之间的矛盾3。、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党和政府制定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A.和平统一、反对分裂势力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4.我国要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最根本的是()A.把经济搞上去B.把教育搞上去C.把军事实力搞上去D.把民主政治搞上去5.依法治国的核心是()A.依法行政B.有法可依C.依宪治国D.执法必严6、在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是()A.发展问题B.就业问题C.养老问题D.经济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反复酝酿和多方权衡,前后历经四次审议,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据此回答第8~9题。8.劳动合同法的形成过程表明()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D.法律依靠社会舆论保障实施9.这部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可见()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宪法制定、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C.宪法包含普通法律D.每一部法律都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10、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B、社会主义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A.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C.我们的最高理想D.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14.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人民检察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国务院15.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1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都是国家生活的问题,只能由来规定。()A.普通宪法B.根本宪法C.根本民法D.普通民法16.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以下行为正确的是()A.以事实为依据,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B.采用贴大字报的方法进行监督C.捏造或者歪曲事实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诬告陷害他人D.采用聚众闹事的方法要挟政府17.某省2007年上半年的统计显示,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459.7亿元,增长39.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3.7%,拉动工业增长20.2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完成695.8亿元,增长38.6%,对投资增长率达81.4%。这表明()A.非公有制经济比公有制经济有更大的优越性B.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规模已经超过了公有制经济要组成部分C、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该省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18.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是()A.按劳分配B.按贡献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9.我国到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时的奋斗目标是()A.完全实现现代化B.全体国民实现共同富裕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D.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这“两个没有变”再次阐明了我国现阶段的A.基本国情和民族矛盾B.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C.重要国情和次要矛盾D.重要国情和社会矛盾21、“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这集中体现了A.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C.我国公民的最高理想D.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2.2008年3月1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A.基本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