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初中语文教案《生物入侵者》初中语文教案《生物入侵者》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案《生物入侵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初中语文教案《生物入侵者》1第1页共27页1、学问目标:⑴积累词语,驾驭“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手足无措、物竞天择、麻木不仁”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⑵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学问,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状况。2、实力目标:⑴理清本文的说明依次,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实力。⑵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第2页共27页⑶提高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实力。3、德育目标:增加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家园、爱护家园而努力。通过学习本文,在理清说明依次,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后收集筛选信息,增加对生物入侵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第3页共27页和“不受天敌损害”这两个条件?1、课文学习以合作探究为主,老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2、探讨归纳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收集资料,探讨归纳主题,共同解决。(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围绕“生物入侵”主题收集文字图片、实物标本。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第4页共27页1课时。一、导语设计导入语:说起环保,人们头脑中出现的是荒漠流沙、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生物入侵”这一环保新课题却不为常人所知,什么是“生物入侵”?它对环境有哪些危害?它离我们有多远?看投影。据光明日报(2000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快速扩散。它们犹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覆盖在漂亮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第5页共27页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簇新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找寻答案“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生疏。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日,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斗争”做一番考察。二、学生自读课文后,老师设计问题检查学生预习状况第6页共27页多媒体显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劫掠栖息藩篱归咎2、推断下列词语运用的正与误。A、听说小林被录用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现心头。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手足无措。C、假如自然环境遭到严峻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麻木不仁。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学问第7页共27页(不少于5个要点)4、理清本文的说明依次。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学生独立思索,然后小组内沟通。老师选五个小组的组进步行全班沟通,每组负责一小题。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探讨解答,老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1、各小组轮番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第8页共27页2、老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探讨解决。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⑴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⑵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损害”这两个条件?四、拓展延长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觉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第9页共27页1、学生汇报沟通收集的信息,并总结观点。⑴文字类信息:如亚马逊鱼“游”进汉江、南宁惊现“食人鱼”、水葫芦撑破马昌湖等。⑵图片类资料:投影相识并由学生简介。⑶实物标本:如水花生、水葫芦、牛蛙。老师点拨:⑴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特别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假如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