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学习心得5月11日,参加了在XX县区北仓小学组织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2011版新课程标准培训会,会上高峡老师对2011班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刻的解读,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又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课程标准,收获颇丰,现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活水永远清澈,就要不断寻找源头;要想课堂教学游刃有余,就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结合高峡老师的讲座,我对新旧课标认真地进行了对比,新课标改动的地方有很多处,细细品咋,突出了几个特点:1.前言突出了课程设置的社会与时代背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程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方面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2.课程性质突出了综合性。体现在。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体现儿童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内在整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把儿童的品德和创造能力基于儿童的生活探究与体验而紧密融为一体;儿童的学习体现其生活体验、道德体验、知识建构、思考探究、社会参与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融为一体;教育内容正在由单一知识向跨学科知识、由学术知识向体验性知识、由内容知识向方法性知识转化。3.课程设计思路强调了儿童的动手能力。将“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改为“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增加了“动手”的要求,因为低年级儿童动手能力的发展是其创造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我国儿童在“动手”方面一直比较欠缺,增加“动手”要求也更有针对性。这样既强调动脑也强调动手,有利于培养手脑并用的儿童,进一步突出本课程活动性、实践性的特质。4.强调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强调教学必须以深入地了解儿童为基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第1页共2页需要在了解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发展状况,掌握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了解其所在的家庭和社区的状况等基础上进行。5.强调了三条重要的方向性的教学建议,即。“深刻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在课程实施中,由于对课程本质理解的不深入,背离课程的核心价值,而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价值错误、方向偏差的情况,出现了忽视儿童、“教”为中心、活动严重形式化等现象。因此,将这三条增加为教学的原则性建加以强调是非常必要的。6.课程标准首次提出。“本课程的评价与教学实施、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评价不仅是为了解儿童的学习结果,它本身就是儿童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总之,《新课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给我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相信有了《新课标》的指导,我的教学会更有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今后,我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践行课标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