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第六章第六章墙体与基础墙和基础在构造上密切相关,基础是墙的延伸。房屋建筑学第六章6墙体与基础内容: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块材墙构造、隔墙构造、幕墙构造、墙面装修、基础与地下重点: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块材墙构造、墙面装修及基础与地下室。难点:块材墙构造、墙面装修及基础与地下室。房屋建筑学第六章要求与说明:1、了解墙体类型和设计要求;2、掌握块材墙构造、隔墙与幕墙构造;3、了解建筑变形缝的概念,熟悉变形缝的类型、作用、设置原则以及各类变形缝应有的宽度;房屋建筑学第六章3、熟练掌握在各种位置的各类变形缝的构造处理方法;4、掌握墙面装修类别及构造;5、了解基础的类型及地下室的防潮、防水构造。房屋建筑学第六章6.1墙体的类型及设计要求6.1.1墙体类型图6-1房屋建筑学第六章1、按墙在房屋中的位置分:外墙和内墙外墙—位于建筑物四周的墙,又称为外围护墙。起挡风、遮雨、保温、隔热作用。内墙—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墙,起分隔内部空间的作用。2、按布置方向分:纵墙和横墙房屋建筑学第六章纵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根据所处位置又可分为外纵墙和内纵墙。横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根据所处位置又可分为外横墙和内横墙,外横墙又称为山墙。3、按与门窗的位置关系分:窗间墙和窗下墙房屋建筑学第六章窗间墙—平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窗下墙—立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以上墙体名称见图6-1和6-2(书上)。4、按受力情况分:承重墙和非承重墙承重墙—直接承受楼板、屋顶所传来荷载的墙。房屋建筑学第六章砖混结构中,非承重墙又分为自承重墙和隔墙。自承重墙—仅承受自身重量,并把自重传给基础的墙。隔墙—把自重传给楼板或附加的小梁的墙。房屋建筑学第六章框架结构中,非承重墙又分为填充墙和幕墙填充墙—位于框架梁柱之间的墙体。幕墙—悬挂于框架梁柱外侧的墙体。起围护作用,自重由其连接固定部分的梁柱承担。房屋建筑学第六章5、按构造方式分: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实体墙—由单一材料组成,且砌成实体的墙,如砖墙、砌块墙等。空体墙—由单一材料组成,砌成内部空腔的墙体,或者用具有孔洞的材料砌成的墙体,如空斗砖墙、空心砌块墙等。房屋建筑学第六章组合墙—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的墙体。如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复合板材墙。6、按施工方法分:块材墙、板筑墙及板材墙。块材墙—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块材组砌而成的墙体。如砖墙、石墙及各种砌块墙等。房屋建筑学第六章板筑墙—在施工现场支模板,现浇而成的墙体,如现浇混凝土墙等。板材墙—是预先制成墙板,施工时安装而成的墙体,如GRC墙板等。7、按材料分:砖墙、石墙、土墙、混凝土墙、组合墙、其他材料墙体。房屋建筑学第六章6.1.2墙体的设计要求6.1.2.1结构布置方式与墙体承重方案结构布置方式主要是指承重结构的布置。大量性民用建筑的结构布置方式通常采用墙体承重和骨架承重。骨架承重方式—框架承重结构,是由框房屋建筑学第六章架梁承担墙体和楼板的荷载,然后传递给框架柱,再由框架柱传递给基础。墙体承重方式—是由墙体承受屋顶和楼板的荷载,并连同自重一起将垂直荷载传至基础和地基。在地震区墙体还可能受到水平地震作用的影响。墙体承重方式的墙体承重方案主要有四房屋建筑学第六章种: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双向承重体系(纵横墙承重体系)、局部框架体系。⑴、横墙承重体系:承重墙体主要是由垂直于建筑物长度方向的横墙组成。楼板两端搁置在横墙上,楼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横墙、基础传给地基。荷载由房屋建筑学第六章横墙承受,纵墙只承担自身的重量,主要起纵向稳定、围护和分隔作用。该方案的特点是横墙间距小,又有纵墙拉结,使建筑物的整体性好,空间刚度较大,对抵抗风力、地震力等水平荷载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十分有利。该方案适用于使用功能为小房间,墙体位置房屋建筑学第六章比较固定的的建筑,如住宅、宿舍旅馆等,如图6-2(a)。⑵、纵墙承重体系:承重墙墙体主要是由平行于建筑物长度方向的纵墙组成,纵墙承受楼板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