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第4章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2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是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设计时应在两个主轴方向都布置剪力墙,形成双向抗侧力体系。否则,将会造成两个主轴方向的抗侧刚度相差悬殊,无剪力墙的一个方向刚度不足且带有纯框架的性质,与有剪力墙的另一向不协调,也容易造成结构整体扭转。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框架梁、柱中心线之间有偏离时,应符合第5章的有关规定。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的布置要求同第5章框架结构的有关规定。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原则:均匀、对称、分散、周边及在薄弱环节处设置剪力墙。7.1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3(1)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2)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3)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和[形等形式(见下图);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4)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40%;(5)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的全高,宜避免刚度突变;剪力墙开洞时,洞口宜上下对齐;(6)楼、电梯间等竖井宜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布置;(7)抗震设计时,剪力墙的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4剪力墙的最大间距宜满足下表的要求:7.2构件截面尺寸估算一、二级的底部加强区≥1/16层高,且≥200mm其他≥1/20层高且≥160mm1.剪力墙的厚度主要应满足剪力墙承载力及平面外稳定的要求(剪力墙厚度对变形的影响较小)。剪力墙的厚度是否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只能根据最终的设计计算结果检验。为防止剪力墙平面外失稳,带边框剪力墙的最小厚度应满足5框架-剪力墙结构,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总地震倾覆力矩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纯框架结构采用,轴压比限值应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2.梁、柱截面及混凝土强度等级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梁的截面估算方法与框架结构完全相同;框架柱截面的估算方法亦与框架结构相同,仅轴压比限值不同,轴压比限值见下表:框架、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等要求,分别同第5章、第6章相应的要求。轴压比限值67.3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一、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框架的内力计算同第5章剪力墙的内力计算同第6章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位移计算—协同工作法1.基本假定1)将所有框架合并为总框架,所有剪力墙合并为总剪力墙。总框架、总剪力墙的刚度分别为各单个结构刚度之和,且沿竖向均匀分布(当刚度沿竖向有变化时,取其加权平均值)。2)在同一楼层上,总框架和总剪力墙的水平位移相同。(条件是合力中心与刚度中心重合,否则,应考虑扭转。)3)将连梁简化为沿高度均匀分布的连续弹性薄片,反弯点在跨中。72.计算简图8pVVMMyEI)()()4(eqeqeqxpxppyEIVMyEIMyEIfwww3.内力及位移计算说明:因为弯矩正向定义与材料力学不同,所以公式中的正负号与材料力学中的相反。根据M、V、p的微分关系对总剪力墙则有:9式中:刚度特征值反映总框架与总剪力墙的刚度比。将不同的水平荷载(均布、倒三角、顶部集中力)代入上式,并求解微分方程,可得出位移曲线方程如下:22dxydCppVff可得由dxdyCVffDhfCDh为了将pf用变形曲线函数y(x)表达,应先给出总框架的剪切刚度Cf,即总框架产生单位转角所需之力。,并整理得代入公式将)()()4(eqxpxpyEIpffeqEICHHxf刚度特征值,相对高度,10均布荷载作用:为了将上式制成图表以方便使用,需将以上各式化成无量纲形式,根据上式制成的图,即教材中的图7.11~图7.13。11121314倒三角形荷载或顶部集中荷载作用下,公式推导过程同上,此处从略。4.计算步骤(1)计算总剪力墙、总框架刚度(2)由λ及楼层相对标高ξ(=x/H),并根据水平荷载形式查位移及内力系数,然后分别乘以,即可得到总剪力墙的位移及内力。(3)根据各片剪力墙的等效刚度,将总剪力墙的内力分配给各片剪力墙;总框架的剪力可由下式确定eqeqieqEICHDhCEIEI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