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全装修设计技术要求1.1一般规定1.1.1全装修设计应综合考虑不同材料、设备、设施具有不同的使用年限,装修体应具有可变性和适应性,便于施工安装、使用维护和维修改造。1.1.2全装修设计选用材料和部品符合以下规定:1优先选用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有益于人体健康、不燃或难燃材料和部品;2优先选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和部品;3选用先进的节能、采暖、制冷技术与设备;4选用高效节能光源及照明新技术;5选用节水器具;6选用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先进技术及设备。1.1.3全装修设计应根据部品不同使用年限和权属的不同进行分类,部品之间的连接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共用部品不宜设置在专用空间内;2设计使用年限较短部品的维修和更换不宜破坏设计使用年限较长的部品;3专用部品的维修和更换不影响共用部品和其它部品的使用。1.1.4排水立管宜集中布置在管井内,排水方式宜采用同层排水。1.1.5管线宜敷设在架空层内,并遵循以下原则:1地暖管线布置在架空地板上;2采暖主管线、给排水管线宜敷设在地板架空层内;3消防、通风空调、电气管线宜设置在天棚架空层内;4电气管线、开关、插座宜设置在内隔墙架空层内。1.1.6居住建筑厨房、卫生间装修设计宜采用标准化、通用化的整体卫浴系统和整体厨房系统。1.2功能空间配置1.2.1装配式全装修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空间形态进行空间划分,确保空间的功能分区实用、合理、全面。1.2.2功能空间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住宅套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餐厅、厨房、卫生间和储物间等基本空间;无独立餐厅套型的空间应按功能分区的原则在起居室(厅)或较大面积厨房设置就餐区,且空间组织合理;2公共建筑全装修功能空间应根据使用性质确定,且满足相关行业规范要求。1.2.3公共空间装修设计应满足无障碍要求,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规定。1.3内装部品体系设计1.3.1架空地板系统设计符合下列规定:1在住宅的厨房、卫生间等因采用同层排水工艺而进行结构降板的区域,宜采用架空地板系统,架空地板内敷设给排水管线等;2架空地板高度应根据排水管线的长度、坡度进行计算;3架空地板系统由边龙骨、支撑脚、衬板、地暖系统、蓄热板和装饰面板组成;4衬板可采用经过阻燃处理的刨花板、细木工板等,厚度应根据荷载条件计算确定;5蓄热板宜采用热惰性好的板材;6地暖系统宜采用干式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系统。1.3.2吊顶系统设计符合下列规定:1天棚宜采用全吊顶设计,通风管道、消防管道、强弱电管线等宜与结构楼板分离,敷设在吊顶内,并采用专用吊件固定在结构楼板(梁)上;2宜在楼板(梁)内预先设置管线、吊杆安装所需预埋件,不宜在楼板(梁)上钻孔、打眼和射钉;3吊杆、龙骨材料和截面尺寸应根据荷载条件进行计算确定;4吊顶龙骨可采用轻钢龙骨、铝合金龙骨、木龙骨等;5吊顶面板宜采用石膏板、矿棉板、木质人造板、纤维增强硅酸钙板、纤维增强水泥板等符合环保、消防要求的板材。1.3.3轻质内隔墙设计符合下列规定:1内隔墙宜采用轻质隔墙并设置架空层,架空层内敷设电气管线、开关、插座、面板等电气元件;2建筑外墙的室内墙板宜设置架空层;3分户隔墙、楼电梯间墙宜采用轻质混凝土空心墙板、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复合空腔墙板或其他满足安全、隔声、防火要求的墙板;4住宅套内空间和公共建筑功能空间内隔墙可采用骨架隔墙板,面板可采用石膏板、木质人造板、纤维增强硅酸钙板、纤维增强水泥板等;5不应采用含有石棉纤维、未经防腐和防蛀处理的植物纤维装饰材料;6以轻钢、木质和其他金属材料为龙骨的架空隔墙板宜选用不燃型岩棉、矿棉或玻璃丝棉等做为隔声和保温填充材料;7内隔墙上需要固定电器、橱柜、洁具等较重设备或者其它物品时,应在骨架墙板上采取可靠固定措施,或在龙骨上设置加强板。1.3.4储藏收纳系统设计符合下列规定:1储藏收纳系统包含独立玄关收纳、入墙式柜体收纳、步入式衣帽间收纳、台盆柜收纳、镜柜收纳等;2储藏收纳系统设计应布局合理、方便使用,宜采用步入式设计,墙面材料宜采用防霉、防潮材料,收纳柜门宜设置通风百叶;1.3.5内门窗可选用木门窗、塑料门窗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