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张坚2014.11.5个人的成长历程(大学之后)时间学校证明人备注1992.9-1996.6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覃卫国1996.9-1999.9广西师大历史系钟文典陈雄章1999.9-2002.6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庄国土2002.7-至今广西师大历史系唐凌2007.4-2012.6广西师大教务处钟瑞添两度挂职2012.9-2013.6北京大学历史系吴小安访问学者主要内容初中历史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几点思考汇报《文艺复兴》说课案例初中历史课程资源概念开发原则目前存在的误区几种常用的课程资源一、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概念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不是缺少课程资源,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二、开发利用的原则必须紧紧围绕着课标,用教材教。必须充分发挥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对初中生的教化作用。问题的提出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谈起:初中地理老师让我对学校保留了兴趣。从农村留守儿童厌学现象谈起。1、2013级国培短期集中培训初中历史教师如是说。2、让我头疼不已的亲侄儿。冯骥才: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已经历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农耕文明架构上原有的一切文化都在迅速地瓦解、消失、涣散、泯灭。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社会的这种转型是以从十年浩劫的‘文革’到突然的改革开放这种非线性、非渐变的形式来实现的,农耕文明还来不及清查就被工业文明的浪潮席卷而去,它们死得迅速而且缄默。那是一种非正常的死亡。而现在它们已在迅速地瓦解、消亡……”--韦苏文著:《千年流韵:中国壮族歌圩》,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版,第97页。(一)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1、传统力量的弱化教育的基本力量传统道德教育1、德乃能之首,百善孝为先。2、维系的力量:家庭、家族、私塾与乡坤等。文革、市场经济及其他力量对传统社会的冲击阶级斗争渗入了家庭“破四旧”冲垮了宗族势力干部制度的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使乡绅远离了农村商业化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附上了铜臭味令人堪忧的农村发展状况我儿子自己所写的社会实践调查:《被荒废了的土地、亲情、教育……》投机之风,读书无用论冲斥着老乡们的心田。“牛在基塘村是牛,拉到北京也一样还是那只牛。”……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不常看望老人将属于违法,该法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沦丧。学校几乎成为学生德育的唯一场所,老师成为了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多得的引导者与明灯。因此,教师本人发挥自己作为第一课程资源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经成为提升农村道德水准,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当务之急。2、百年来中国教育另一个错误倾向潘光旦,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陈寅恪、梅贻琦。“中国的教育早应以农村做中心,凡所设施,在是应该以85%以上的农民的安所遂生做目的的,但是二三十年来普及教育的成绩,似乎唯一的目的在教他们脱离农村,而加入都市生活。这种教育所给他们的是:多识几个字,多提高些他们的经济的欲望和消费的能力,一些一知半解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和臆说为多……至于怎样和土地及其动植物的环境,发生更不可须臾的关系,使85%的人口更能安其所遂其生,便在不闻不问之列。”--潘光旦:《忘本的教育》1933年报考人数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合计2009年74394371214839394264462010年811047114812185347676092011年782157917791944318374882012年742652219602052259471282013年70146072166176420496586宾阳县近五年来高考上线基本情况(单位:人)6.8%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就被无情地推到社会当中,自生自灭。他们在农村中如何劳动致富?成家之后如何为人夫、为人妇、为人父母?如何在外出打工的时候自食其力?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这些都没有在学校当中获得富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这种对于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教育的缺失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中国的性教育。必须达成的共识: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