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渔者之乐培训心得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修改作文桐梓燎原中心校冯容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生相互批改作文,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换个角度看问题。因此把握教纲指导学生互改作文,是小学生相互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即:授之以渔促能力,师生互动进心田。除此以外,本文还具体介绍了一些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引导为主,自主互助式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关键词:作文批改自主互助方式方法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一、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批改的现状小学生作文互评,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从同一个层次去思考,换个角度看问题,互相督促。对于所有小学语文老师,每一次几天时间要批改数十甚至上百篇作文,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字迹有工有草,既体现老师的能力,也考验教师耐心,这不可否认关系到教师批改作文的质量。因此适当采用学生互改作文,是对教师批改作文很好的辅助手段。学生互改作文有时可能会更详细,还有相互督促、自我衡量的作用。当然,教师需要专门对学生进行互改指导,教会他们互改的方法,了解哪些是作文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重点,使他们在批改比人作文的同时,也可以衡量自己的作文中存在哪些不足。二、提高小学生对自己修改和互改作文的认识1、当作文讲评时,笔者把同学捉螃蟹、拔河、打拼乓球、观察同一棵树等优秀习作在班级中作为范文读给大家听后,曾经有许多学生跟我倾诉:老师,我也和他一起做过、观察过、经历了,我怎么写不出来,她就写得那样活灵活现、优美自然第1页共5页呢。当他读改了同伴的作文后,也模仿着这样写了,也有了灵感收获。由此证明,大部分学生对同学作文和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老师的批语,而且学生批改作文更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2、作家巴金说:“写到死、改到死;用辛勤的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玉不琢,不成器。玉石开采出来,要经过雕琢、磨砺等许多道工序的反复加工,才能制作成精美的器具。写文章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自然更不例外。“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课上,多为学生讲一些著名作家不断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用名人修改文章的实例教育学生。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字,贾岛“推敲”的由来""都是我国关于文章修改的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认识修改作文的必要性。3、告诉学生,修改文章是自己的事,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五六年级的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标准》还说:“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四年级下册的作文要求里,就有5次让学生“写完后互相改一改”、“认真改一改”的字样。三、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修改作文方面应认识其重要性长期以来,在作文批改的问题上,大多数语文教师一直被“改”和“如何改”的问题困惑着。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的作文教师改的固有观念,根深蒂固。这两年,上级在常规检查中要求:学生的作文教师必须认真批改并有评语。刚开始时,老师们的评语不受局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随着检查的深入,“评语的长短”竟成了衡量教师是否认真批改的主要标准。上级检查部门要求教师严格批改学生作文,最终目的是促第2页共5页使教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出发点无可厚非,但不应一味检查老师改得多写得多就是好,我本人认为这样并不能证明学生的习作水平就是真正的提高。作为作文主体的学生,是不能被拒之于作文评改的“大门”之外的。而且也忽视了对自主修改的重要性的认识,助长了松懈懒惰的不良学风,抑制了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所幸在不断深入的继续教育活动中,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认识到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如何真正在作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