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在课改中的重要作用在我校实施课改的教学中,我觉得课改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很好地激发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大多数学生喜欢展示自己的见解,喜欢与同学们分享解题的感受。总而言之,实施课改后的课堂与以前相比,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讨论热烈了,思考问题有深度了。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教学反思的作用与精心备课一样重要。到位的反思可以很好地促进学习,所以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反思是挑自己的“刺”,是不断完善自我,不是跟自己“过不去”,是主动澄清和质疑自己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理念。每一个观察点、思考点,透过现象表面,我们都应该全面而深刻地、冷静地思考和总结。通过反思,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变策略,使教育教学趋于最优化。通过反思,将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总结成经验,将经验提升为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通过这几年的反思,我认为教育教学过程还存在以下不足。一、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情境。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教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一时间,好多老师的计算课,不是从“买东西”引入,就是从“分东西”开始。刚开始,学生觉得很新鲜。可时间一长,学生们也就习以为常,情境也就失去了新颖性,根本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要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化”,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室里马上热闹起来,但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地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三、评价滥用失真。课堂上学生回答的问题很简单,教师表扬说:“讲得真好!”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掌,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学生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四、手段成为束缚。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但是,离开了现代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一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实际上和跟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有何区别?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而自己则退到了幕后。看似学生学得相当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操纵。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千万不能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我们要增进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进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因为课堂教学占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大部分。而课堂教学本身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这里面有着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