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牢》自评稿《万年牢》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做生意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树立了如何做人的榜样。这篇课文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同时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想,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万年牢》一课中三次提到了“万年牢”,含义十分深刻。教学时我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理解这三处后,我就开始引导他们理解三处的联系。孩子们通过朗读、自由思考、集体交流,很顺利的理解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一节课结束了,由于自己过于心切,加上学生有些害怕,所以,本节课学生对出现三次万年牢的意义理解不到位。为此,自己感到很遗憾。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时刻提醒自己避免类似的现象发生,使自己的课越上越实。由于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教法不同,所以许多事项没有注意好,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1、四年级学生比较重视主要内容的概括,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进行概括,但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先分段后概括,而分段部分同学意见不一,政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觉得学生的理解方法也都有道理,这样,这个环节的时间就占得比较多了,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可以先让同学概括课文主要写了那几件事,然后再按照事件进行分段,这样更能提高课堂效率,也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争端。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重视细节的设计。如在讨论文章中哪里体现出父亲的认真、实在这个问题,可以相关的重点词语用不同颜色笔圈出,虽然大部分同学应该能够理解,但是要照顾到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让他们的主体作用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3、注意“收”“放”结合。虽然略读课文是以学生的在积极感悟为主,但是也要及时把话题收回来。在初读课文环节设计的部分,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预设是父亲是一个认真实在的人,但李林树等同学也说道父亲是一个技术精湛的人,这个时候同学们的思路也打开了,没有把重点放到认真、实在上,此时可以先表扬一下同学是一个会读书的人,品出了自己读书的感受,然后再提问:这节课我们重点讨论一下父亲认真、实在这个品质,再默读课文,从哪些句子中让你感受到了父亲是一个认真实在的人?这样,讨论的重点就突出了。4、在教学形式方面,这节课设计的教学形式有些单一,都是以学生的个别问答为主,可以更多地用四人小组合作、同桌合作的形式;朗读形式方面可以有学生个别读,同桌合作读,男女合作读,开火车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此外,在评价方式上也要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这样课堂就变得约有趣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