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开展班会课的四大误区:1.无准备班会。班主任事先没准备,上台就东拉西扯信天游,兴致高时35分钟收不住,没兴趣时半节课就改为自习了。2.训斥式班会。老师了解了上周学校检查通报情况,带着一肚子火,上来就是一通指责训斥,情绪激昂,言辞尖刻,学生像沉默的火山。3.任务部署式班会。教师将学校布置的任务,向传话筒一样,一项一项传达给学生,任务传达完了,班会也就结束了。4.包办式班会。教师是总设计、总代理,串词他写,节目他编,黑板他画,学生是任他摆布的木偶。这都是班会课失败的典型例子,这类班会违反了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如何开好班会课有的老师认为班会课就是闲白,教好语数外课就行了,这种观念是不对的,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如果忽略了育人,就会使您的教学前功尽弃,俗话说:先成人再成才,这句话是经得起推敲的。班会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之一,是班主任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围绕着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与在其它场合、其它形式的德育相比,它更能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形成,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学生中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增强自信,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开好班会课呢,我和大家沟通几做法。一、班会主题的确定首先,主题班会必须有主题,主题是班会的灵魂,是班会的中心,班会主题的确立与设计对整个班会来说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它将引导班会向预定的方向发展,达到预期的目的。一般来说,一个班会主题主要是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宣传一个观点,歌颂一种精神,也就是说所有的节目都视为突出主题而服务,(不是文艺会演),而且班会的主体与目的往往是合二为一的,一个好的主题往往会在班会的名称上就能体现出来,而且在题目上就能看出新意和创造性来,主题要小一点,新一点,近一点,实一点。如:《校园生活中诚信守则》、《行为诚信促良好人生》,咱们老师中的主题也可以,像秦秀兰老师的《我与诚信手拉手》郭凤英老师的《我诚信,我美丽》;果艳梅老师的《与诚信同行》主题都可以,但有些笼统。另外,班会的主题要有系统性。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班级要举行多少次主题班会?主要内容是什么?应有全盘计划,本学期我们德育处做的就不够好,班会计划表没能够提前发到老师手中,系统性也不够,下学期的校班会我们会做好充分准备,并聘请德育精英团的老师们一起出谋划策,让我们的班会课更有系统性、针对性和教育性。也请我们的德育精英们提起思考下学期的教育内容。二、主题班会形式的设计确定主题后,班会的设计,内容的安排,组织、筹备等工作都应让学生开动脑筋,放手去做。要注意整个主题班会过程中的民主与平等,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与空间,要激励每一位学生投入到班会活动中。形式的生动、活泼,且多样化,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可接受性。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兴趣和心理特点,要因人因时而异。高年级学生喜欢求新求异,生动活泼。单调古板、一味灌输、说教式的主题班会早已让学生厌烦。因此我们应该把每个班会都交给几位学生负责,然后由她们牵头,广泛地争取班级同学的意见。刚开始,负责的学生都放不开,不敢做,觉得不好意思,工作进展的很缓慢,效果不佳。作为班主任发现这一点后应及时地给予鼓励与指导,并且鼓励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她们的工作。经过多次的锻炼,孩子们会慢慢地成长,渐渐地能独立而且能比较自如地开展工作。班会的形式也会由原来的谈体会、发言等内容发展到小品、校园情景剧、知心姐姐信箱、相声、双簧、现场采访等等。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的作用。三、主题班会过程的设计主题班会的内容、形式确定以后,还应考虑内容的设计,过程要求紧凑合理、突出主题。我的体会是,主题班会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环节:点明主题——展示主题——深化主题。主题的点出要简洁明快,让学生一下就进入角色,乐于参与活动。主题的展示要充实有力,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予以论证,这是主题班会的主体。结束时要深化提炼主题,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鲜明的“痕迹”,以后久久难忘。就拿我们的《诚信》主题班会...